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有書君説
《周易》有云:“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上天所扶助的,是順乎正道的事;人們所幫助的,是篤實守信的人。
一個人若沒了信用,就好比車子沒了輪子,難以前行。
而人品貴重的人,向來言行一致、説到做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歷史上那些言出必行的故事。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重諾,故而不輕諾
《莊子·盜蹠》裏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叫尾生的年輕人,與一女子相戀,兩人相約在橋下相會。
尾生如約而至,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女子露面。
適逢天降暴雨,江水上漲,尾生遲遲不願離去,最終被水湮沒。
臨死時,他仍死死抱着橋柱,不肯失信於伊人。
後世常用“尾生抱柱,至死方休”,來形容一個人重諾守信的決心。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根本。
人無信不立。失信,真的會毀掉一個人。
就像西晉思想家傅玄所説:
“禍莫大於無信,無信則不知所親。”
歷史上的石遵,就是這樣丟了腦袋的。
石遵,是後趙第三任皇帝石虎的兒子。
石虎在世時,曾考慮過立他為太子,但最終還是立幼子石世為太子。
石虎死後,石世即位,其母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
女主臨朝,奸臣當道,很多將領對朝局頗有怨言。
石遵有稱帝之心,他拉攏當時驍勇善戰的冉閔(又名石閔,石虎養孫),並向他許諾:
“努力!事成,以爾為太子。”
一聽“有望成為太子”,冉閔熱血澎湃,奮力相搏,成功助石遵登上了皇位。
然而,石遵卻沒有遵守諾言,而是另立太子。
如當頭一盆冷水澆下,冉閔十分失望。
而石遵也不安撫,反而擔心冉閔功高震主,忌憚之餘,不斷削減他手中的權力。
兩人矛盾不斷加深,最終反目成仇。
石遵召集石鑑等手足近支,商議誅殺冉閔事宜。
但石鑑素來與冉閔交好,便秘密向他通風報信。
冉閔於是決定廢掉石遵,另立石鑑為帝。
石遵自食其果,被拉下皇位。
從五月稱帝,到十一月被殺,他在位僅一百八十三日,還賠上了性命。
承諾不是籠絡人心、謀奪利益的手段,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邀約。
話説得再漂亮、再鼓舞人心,能哄得了一時,但哄不了一世。
正如《弟子規》裏所講: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承諾不是小事,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答應;無法兑現的承諾,就不要輕易許諾。
否則,失去的人心,如同潑出去的水,再難收回。
所以,真正重諾的人,從不輕易許諾。
不會礙於面子而違心答應,也不信口開河而隨意“承諾”。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承諾,則言而有信
承諾不是場面話、奉承話,而是從心出發,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慎重之下做的決定。
而一旦承諾,就應該努力踐行。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
一次,他出使魯國,途經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禮遇。
宴席上,徐國國君看中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有開口。
季札從徐國國君眼神看出他的喜愛,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
所以,他心想默默決定:
“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
季札就來到他的墓前拜祭,並將劍掛在墓邊的樹上。
他的隨從不解,問道:
“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裏呀?”
季札回答道:
“我在心中己做承諾,如果他不在,我就不去做,那我不是欺騙了自己的心嗎?”
有時候,信守承諾不僅是為了向他人交待,也是對自己的交待。
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行走於世,沒有誠信傍身,哪怕身份再高貴,也不過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
公孫衍在秦國時,很受秦王喜愛。
一次,秦王私下對公孫衍説:
“寡人將任命你當宰相。”
當時,秦國已有宰相甘茂,這話恰好被甘茂的一個部屬偷聽到了,就偷偷告訴了他。
甘茂於是入宮拜見秦王,説:
“恭喜大王將得到一位賢相,我特來道賀。”
秦王故作驚訝地問:
“寡人將國事都託付給你,哪裏還需要什麼賢相呢?”
甘茂説:
“大王您不是要任命公孫衍當宰相了嗎?”
秦王心裏一驚,忙問:
“你是聽誰説的?”
甘茂回答:
“是公孫衍告訴我的!”
秦王真的以為是公孫衍“泄露機密”,十分惱怒,於是下令驅逐他。
被矇在鼓裏的公孫衍不僅沒有當上宰相,反而被流放。
秦王聽信讒言,沒有做到“一言九鼎”,既失信於公孫衍,也寒了人心。
《道德經》裏説: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許下諾言,卻又不兑現,折損的是自身的威望。
一個人捍衞許下的承諾,其實是在捍衞自己的人品。
背信棄義越容易,堅守承諾就越顯得可貴。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最美,莫過於赤誠相待
有句話叫:
“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
不論是自己失信於人,還是別人辜負自己,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相比之下,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雙方都將承諾牢記於心,重視有加。
範式年輕時在太學求學,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
後來,兩人同時告假離開太學返鄉。
分別時,範式對張劭説:
“兩年後,我到你家拜訪你,以及你的家人。”
兩人約好了日期,就各奔東西。
匆匆約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並請母親備好酒菜。
母親説:
“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麼相信他嗎?”
張劭回答:
“巨卿信士,必不乖違。”
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
母親説: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
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
大家把酒言歡,好不盡興。
雖然只是件小事,但兩人心存信任,温暖美好,沁人心脾。
與誠信者交,如飲美酒,時間愈久,愈加芳香醉人。
所信之人誠如所信,所託之人不負所托,是人生一大幸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家族趙家受到晉國國君的忌憚,一夜之間,趙氏一家300多口被屠殺殆盡。
趙氏家主趙朔的夫人莊姬公主,因是國君胞妹躲過一劫,恰好她身懷六甲,後來偷偷生下趙氏家族唯一的血脈趙武。
這是趙氏最後的希望,趙朔手下的門客公孫杵臼、程嬰一心想保全趙武。
公孫杵臼問程嬰:
“一死難,還是扶持孤兒難?”
程嬰回答:
“一死容易,扶持孤兒卻難。”
公孫杵臼就對程嬰説:
“趙家的先君們曾厚待您,那就由您來做這難事吧。而我來做容易的事,我會用生命來為你打掩護。”
兩人商議妥當,便開始了“生死之計”。
程嬰“偷龍轉鳳”,先將自己的兒子包上華貴的襁褓,並將之交給公孫杵臼。
公孫杵臼立即帶着“趙武”,逃到山裏,藏了起來。
然後,程嬰假裝出賣他,“告發”了他的藏身之處。
就這樣,公孫杵臼與“趙武”行蹤暴露,求生無門。
假趙武死了,真趙武也就安全了。
程嬰帶着公孫杵臼的遺志,隱居在深山之中,撫養趙武長大。
趙武長大後,終於為父親復仇,併成為晉國獨當一面的重臣,重振了趙氏一族昔日的榮耀。
多年艱辛,如今苦盡甘來,正可好好享受榮華富貴,可程嬰卻對趙武説道:
“當年下宮之難,趙氏家臣大多殉死。我活着,不是苟且偷生,而是為了擔起扶立趙氏後人的責任。如今,責任已了,我也該到九泉之下去見家主與公孫杵臼了。”
趙武聞言,極力勸阻。
程嬰卻堅定説道:
“我當初與公孫杵臼有約定,他先我而死,是對我的信任。如今,我已經完成了任務,如果不去告訴他,他會認為我還沒有完成任務的。”
説罷,程嬰便拔劍自刎,從容而死。
生命誠可貴,信義價更高。
君子一諾,重過千金。
君子之交,赤誠相待,言出必行。
程嬰身雖死,但他鏗鏘有力的風骨之言,仍時時迴響在後人心間。
他與公孫杵臼之間敢託生死的信任、不負所托的堅定,折射出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一面。
都説人生苦短,歲月流長;
那些經得起人心考驗、扛得住時光磨礪的璀璨品質,才是人性中最熠熠生輝的所在。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參考文獻:
1.《莊子》
2.《史記·吳太伯世家》
3.《晉書·卷一百七》
4.《資治通鑑·卷九十八》
5.《戰國策》
6.《後漢書·獨行列傳》
7.《史記·趙世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4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