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記錄了過去的某個瞬間
或許能喚醒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
今天
請跟着鏡頭
看看僑鄉青田走過的歲月滄桑
來一場時光穿越之旅吧~
晚清民國時期,歸國的青田華僑不僅為山區人民打開了瞭解世界的窗口,還引入了西方建築風格。他們從國外運來水泥等現代建築材料,與青田本土的磚木結構建築結合,中西合璧的風格成為了當時時尚、前衞的象徵。
▲花旗樓
▲吳乾奎故居
如青田山口鎮山口村的“花旗街”,為青田旅美華僑所建,洋氣的建築讓街道成為當時獨特的風景線。此外,吳乾奎故居是青田華僑舊宅的典型。歷史上有記載吳乾奎故居是最早將石雕、茶葉帶到歐美國際展會等平台藉以擴大國內土特產知名度、並在海外積極進行商業拓展的青田華僑。建築保留了20世紀30年代青田僑鄉建築的風貌及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色,稱“延陵舊家”。現吳乾奎故居已成為展示青田愛國華僑事蹟、海外經商故事的愛國教育基地。這些留存至今的老建築,仍見證着青田華僑之鄉的歷史滄桑,也見證着青田人開放包容的文化胸襟。
側面展示青田人國際闖蕩路
陳琪舊居又名“裕堂別墅”,由陳琪與胞兄陳瑛合建於1917年。2007年,陳琪侄子、西班牙華人總會會長陳漁光出資180多萬元對舊居進行修繕。修繕陳琪舊居期間,青田縣文管部門全面尋找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相關文獻資料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資料等,設置宣傳板塊,全方位展示巴拿馬博覽會的場景,讓世人通過這個窗口瞭解世博的歷史與文化。
▲裕堂別墅
現在的“裕堂別墅”正在打造成研究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的傳承基地、研究基地,裏面陳列着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相關文獻資料、各省獲獎的數字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資料,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青田人融入國際、走向世界的傳奇與膽略。
小帆揚起大世界
▲小溪帆船又名蚱蜢船,過去是歐江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初小青攝
甌江自古是青田通往温州的水上要道,交通便利。青田因此與温州地緣關係緊密,民間貿易往來十分頻繁。青田人將山區土特產或竹、 柴、炭、生鐵、石雕等運用竹筏運送至港口,再用蚱蜢船(木帆船) 運往温州,再買回工業品或日用品。與温州的長期貿易往來,開闊了青田山區人民的視野,激活了當地人的經商思維,聞名於世的青田石雕在早期也正是通過小帆船,藉由甌江水路,開啓了它走向世界的征途。
坐擁稻魚共生的“聯合國村”
在青田,有一個神奇的村子,這裏三面環山,因“稻魚共生”與“聯合國村”而聞名遐邇。
聯合國指定的“稻魚共生”非遺基地就落户這裏。不僅如此,龍現村還是華僑村,村民樓房外飄着的各國國旗,代表着家庭成員所在的國家。龍現村現有户籍人口1500多人,其中華僑800多位,還有2000多名華僑華人未在冊,村人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小小龍現村,一邊是東方鄉村田園風光,屋舍儼然,小橋流水;另一邊是充滿歐陸風情的洋樓,就地取材的農家風塗鴉隨處可見。中西文明在這裏碰撞與融合。
▲龍現村不起眼的一隅,歐式風格的小橋
在甌江畔邂逅歐陸風情
青田臨江路的咖啡酒吧特色文化街,是體驗歐陸風情風格的絕佳去處。一樓一閣,融入法式、地中海、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等多種歐洲建築風 格。遍地特色又正宗的西式餐廳、咖啡館、酒吧等洋溢着異國情調,是青田僑鄉的新人文景觀。在青田,吃西餐、品紅酒成為生活常態,每當夜幕垂臨,華燈初上,江面流光溢彩,濃郁的咖啡香氣、低緩的音樂縈繞四周,譜寫一曲歐式經典與現代時尚的交響曲。
▲青田高速公路
蜿蜒迂迴的甌江,碧水繞青山,宛如一條山水長廊。它孕育了亙古綿長的甌越文化,是昔日麗水的“海上絲綢之路”源頭和麗水發展的黃金水道。架水而設的高速公路,將青田山城與外界聯通。交通的改善與便利,讓青田不再是偏僻山區,搖身一變成為空氣清新的宜居小城。青田也藉着石雕之鄉、華僑之鄉的深厚底藴,在旅遊業上大步向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