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緣:他將趙孟頫推到“楷書四大家”的位置上,兩人交相輝映

奧古斯丁有一句名言:“不要問我時間是什麼。如果沒有人問我時間是什麼,我知道時間是什麼;如果有人問我時間是什麼,我不知道時間是什麼。”普通人只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時間從指縫間溜走。但時間去哪兒了,不知道。

元 鮮于樞

鮮于樞《秋興詩冊》(局部),縱33.6釐米,橫40.6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

茅屋寒誰補?柴車晚自巾。

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為親。

沈靜莓苔合,門閒落(葉深)。

筆法俊爽勁健,略顯蒼疏,結體謹嚴,氣魄恢宏。詩中充滿濃郁的思鄉之情,是鮮氏中晚年代表作。

元 鮮于樞

鮮于樞 《老子道德經卷》(局部),縱26.7釐米 橫642.5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卷學虞世南,體勢修長,清爽勁利,是僅見的其楷書長篇,中年時作。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漁陽( 今北京密雲) 人。書法與趙孟頫並稱“二妙”。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草。草書學懷素並自出新意。

不是嗎,北京地域書風一下子從“燕系書法”進入到元代,有穿越感。“天咫墨存”欄目前兩期的“燕系書法”乃篆書文字,在書法史中屬“古文系統”,漢隸之後,就是“今文系統”,隸書、楷書和行書,更能為大多數人接受和欣賞。書法史中,魏晉之前的絕大多數書法家,通常是“無名氏”,無法留名或不允許留名。魏晉之後的書家主體意識覺醒,書法家不再是“羣體”形象或“整體”印象,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以才有個性、風格等評價方式和語彙。

那麼,肯定您會問,從燕國到元,其間跨度近1500年,這中間難道是空白?當然不是。只是因為歷朝建都不同,書家的中心有所轉移。歷史上在北京建都的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八個朝代。需要説明,前一期説到過鮮卑慕容家族建立的“五燕”。歷史上以“大燕”為國號的,乃後梁劉守光,定都幽州,領燕、范陽、漁陽三郡,地域涵蓋今天的北京。劉正式稱帝時間僅兩年,又被稱為“桀燕”。另外,“安史之亂”的叛將史思明曾自稱應天皇帝,更國號為“大燕”,改范陽為燕京。不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今年4月30日和5月7日的《墨緣》,曾刊登少數民族書家專題,其中遼代宰相耶律楚材,金代皇帝金章宗,屬於北京地域書風。因此,北京地域書風系列不再重複。

提到元代書法,首先想到“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殊不知,將趙孟頫推到“楷書四大家”位置上的,正是鮮于樞。鮮于樞和趙孟頫並列“雙子星座”,一北一南,交相輝映。鮮于樞對於趙孟頫推崇不吝言辭:“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現在耳熟能詳的“天下三大行書”,也是鮮于樞提出來的,第一王羲之《蘭亭序》,第二顏真卿《祭侄稿》,第三蘇軾《寒食帖》。看來,鮮于樞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人,點子多。

李衎在書壇名氣不大,他主要是畫畫,和趙孟頫、高克恭並稱為元初畫竹三大家。李衎一生唯有一幅書法作品傳世,死後被追封為“薊國公”。北京地域書風,為此要記上一筆。

清代有“帖學四家”,分別是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清朝書畫錄》並稱“翁劉梁王”,翁亦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齊名,稱“翁劉成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3 字。

轉載請註明: 墨緣:他將趙孟頫推到“楷書四大家”的位置上,兩人交相輝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