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帶走的是綿長醇厚的記憶。站在昔日的森鐵站前,我們瞬間會被拉進那個激情如火的歲月。我們彷彿聽到“嗚嗚嗚…..”的森鐵小火車的汽笛聲;彷彿看到一條條“木龍”呼嘯下山,彷彿看到父輩在原始森林中爬冰卧雪、戰天鬥地,把採集歸裝運這一套木材生產工序演繹得活靈活現的場景;彷彿看到山裏的人爭先恐後登上森鐵綠皮車向深山進發的熱鬧場面,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的雲煙,這些喧囂和野性的森鐵記憶將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歷久彌新。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甘河森鐵原車站(現為局生產科辦公地點)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森鐵啊大森鐵,對於林區人來説,這不僅是個站名,它更像一部英雄的史劇,在逝去的歲月中真真地拉開帷幕,讓我們記住了“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個經典的詞語2。好似“鐵牛”森林小火車,每日吭哧吭哧地跑着,把採伐下來的木材運出山外,為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1957年3月,牙克石設計勘察大隊進駐甘河林業局,對森鐵鐵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勘察設計,同年6月,牙克石築路工程二處進駐甘河。1958年,完成干支線73公里和5公里大橋,1959年森鐵全面開通,自此,各林場、經營所的木材運輸任務一直靠森鐵來完成。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1983年後,隨着可採資源的不斷減少、分散,森鐵線路受技術條件限制,路網無法觸及到每個木材生產作業場地,失去了大批量的運材優勢,運輸成本加大,遂拆除部分支、岔線,木材運輸從過去絕大部分由森鐵直接運輸到貯木場,變成中間汽車運輸倒裝的狀況,森鐵運輸的主力地位開始下降,2002年,森鐵線路全面拆除,至此,長達42年的森鐵運輸畫上句號。森鐵為林業的開發建設做出重大貢獻,不僅運輸了大量木材,而且在旅客、物資運輸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甘河局森鐵全線最多時設甘河、伊斯罕、新福村、庫中、庫西、庫爾濱、興濱、奇力濱、古魯耐、源江、烏里依特、甘源12個車站。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停伐,斧鋸入庫,森林休養生息,不能伐大木頭了,也就沒有了森鐵,但是我們不能抹殺森鐵那段歷史,甚至要把它看作經典以作備忘,這樣才不至於把歷史遺忘,或者讓現實把我們遺棄,這就是大興安嶺人的初心和使命。提兩個甘河林業局森鐵幾個名詞就特別有意思,能真切地把森鐵歷史還原。一個是“三角線”(為甘河森鐵口路名):森林鐵路的機車(火車頭)上行或下行需要調正車頭方向,森鐵處在貯木場和森鐵站之間修建三角線,用於機車調正方向。一個是軲轤馬子。軲轤馬子是森鐵工區的尋道工具,早期是在木框下安置二個通軸四輪,上面可以坐人和放勞動工具,人推行走,作業時間可用人抬離軌道,可換枕木,修叉線,加固道釘和夾板。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甘河森鐵“三角線”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軲轤馬子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1961年,葉聖陶先生來大興安嶺林區甘河林業局。他在《林區二日記》裏寫道:“早餐過後,我們上小火車……小鐵路是林業管理局所修……林區的交通線真可以用蛛網來形容,主要為的運木材,也便利工人上班下班。我們所乘的車,構造和大小,跟哈爾濱兒童鐵路的客車相仿,雙人板椅坐兩個人,左右四個人,中間走道挺寬舒。車開得相當慢,慢卻好,使貪看兩旁景色的人感到心滿意足。”因功能和用途不同,森林小火車分幾種,綠皮的森鐵客車是連接山裏山外的主要交通工具。1998年,我在甘河林業高中上學時常坐綠皮森林小火車。綠皮小火車一律是硬板座,坐起來顛顛簸簸的,窗外的景緻卻極美,濃郁凝重,無邊無際的綠,不時地湧過車窗口,呼地一閃,又洶湧澎湃地湧過去了,讓人神清氣爽,目曠心怡。林場的人見到森鐵綠皮客車來了就像過節一樣,全場的人們幾乎是傾巢出動,來到小火車站接客車。有到山下辦事走親戚的,家裏人來接;沒有要接的人,就都來看熱鬧。直到客車走了很遠,人們還意猶未盡,森鐵綠皮客車為山裏的人送來急需的生活日用品,煙酒糖茶、針頭線腦、解放鞋、的確良布等等。夏天有青菜、水果,冬天有凍梨、豬肉。森鐵綠皮客車在林場和小鎮之間架起了一座精神、物質和文化的橋樑。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森林鐵路,一端探入無邊的原始森林,另一端終結在喧囂的人類社會中。這兩條纖細的鐵軌,抽取了大自然的血脈,變成供人消費的物質產品,森鐵更多的還是在林區經濟騰飛架設了一座雄偉的橋樑。新中國成立之初,東北林區上繳國家的利税曾名列全國前三位。從抗美援朝,到國民經濟恢復以至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幾乎都有“大木頭”的支撐之功。1959年,“國慶十大工程”(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農業展覽館、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華僑大廈)相繼竣工落成都離不開木材,著名建築設計師張開濟回憶説,人民大會堂的柱子是圓的,歷史博物館的柱子是方的,所用木料均是從東北林區調運來的。這裏説的木料都是森鐵小火車運輸的,森鐵小火車這傢伙看起來很笨,但力氣大,裝上一座山也能拉走。從新中國成立至1998年,國家從林區調運出的木材就達好幾億立方米。有人説,如果這些木材用在一個建築工程上,可以架一座從地球通往火星的橋。這個數字,堆起來就是一座山,放倒了就是一片海。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森鐵牽引機車一般是自重二十八噸的蒸汽機車,最高時速達三十五公里,常速二十五公里。機車內一般有正副司機各一人,司爐兩人。司機叫“大車”,副司機叫“大副”,司爐叫“小燒”。一年四季,“大車”“大副”和“小燒”都穿着油漬麻花,且烏黑髮亮的衣服,俗稱“油包”。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甘河林業局木材生產的黃金年代,冬運又是木材生產的黃金季節,一位詩人把小火車比作大山裏的鐵牛:“力大無比一鐵漢,瀟灑自如穿深山,任勞任怨孺子牛,櫛風沐雨永向前。”“開門紅”是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響亮的口號,在超額完成年度木材運輸生產計劃的年終歲首,森鐵站停滿了整裝待發的木材車,日班木材車一定會在這一天創出上一年的最高記錄,是為“開門紅”,為的是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安全運輸有個好兆頭。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森鐵不復存在了,森林小火車也已退出了歷史舞台,作為林區人,我們已經漸漸習慣了森鐵淡出了視野的生活,日常的話題中也很少提及森鐵了。每到林場工作的時候,我都要在昔日的森鐵路基走一走,心情格外複雜,我分明感覺到了歲月的流逝,滿地都是來不及拾起的故事。也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每一場雪,都覆蓋了過去。每一場雪,鋪展開的都是未來。”未來在哪裏?未來不在遠方,而在腳下,相信發展“體驗式森鐵旅遊”有着巨大的潛力,而在森林的上空,在我的耳畔,又彷彿迴盪着森鐵小火車的汽笛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久久不散……

重點推薦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來源丨頭條@東北林區小坤

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請點亮在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興安嶺昔日的森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