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仲尼
千百年來,儒家思想一直影響着中國的社會,影響着世人千秋萬代。踐行其思想的不少,今天要談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吳越錢氏家族。
提到錢氏,想必各位定會談及現當代鼎鼎有名的大家們,諸如"科學三強"——
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國學大師錢鍾書和錢穆,外交家錢其琛,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
錢學森、錢鍾書、錢其琛、錢永健......錢氏家族為何人才輩出?究其原因,原來他們同祖同宗,共信念,這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的錢鏐。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中國幾千年歷史經歷不少分裂局面,其中五代十國便是一個大動盪的變革時期。在那飄搖的時代,
偏偏卻出現了有別於他國的"温柔鄉"——吳越國。
這一切得歸功於吳越國的創始人,錢鏐。
錢鏐,諡號武肅王,在公元907年被中原王朝封為吳越國國王。地盤分佈在兩浙十三州一帶。因為地域狹小,錢鏐對朝廷沒有二心,只是專心於打理好自己的國屬。
他奉行"保境安民"的國策,以民為本,發展農業,鼓勵桑蠶,興修水利。就興修水利來看,
錢鏐在錢塘江的管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經的錢塘江因為浪潮洶湧、聲勢浩大被稱為"羅剎江"。
前人有對抗錢塘江的勇氣,乘風破浪,卻沒有人能真正地改變它的原狀。直到錢鏐的出現,
他把錢塘江一帶開發成對外貿易的優良港口。
如此一來,商業就繁榮了,地區經濟也發展起來。經過幾代年的努力,漸漸地把這個地方變成富庶之地。原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局面就是錢鏐始創的。
他的一番努力為江南在歷史上奠定經濟地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從小好讀書,可直到錢鏐在位期間,他才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因此他廣納賢士,愛護儒生,提倡大智興邦。於是,讀書在王室蔚然成風。
後來錢鏐還將讀書列入家訓,
錢氏家族世代謹記,這也奠定了江浙文化的基礎。
錢氏家族顯赫千年的秘密
家風教育,這幾年因為央視《家風》紀錄片,家風又再一次引起大眾的關注。
其實早在古時,不少家庭就重視家風。
比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都屬於家風教育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塑造孩子的優秀的品性,影響孩子的一生。話説錢氏家族家規由三部分組成——
"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便是:"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錢氏人家囑咐自己的後代無論做什麼行業都可以,唯有讀書不能變。古者有云: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因為錢鏐重視讀書,也引導家族的人讀書。
甚至民間在宗族祠堂設立教育經費,提供給不能支付讀書費用的窮苦人家。兩浙一帶讀書風氣甚好,整個社會祥和,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在戰亂年代。
《錢氏家訓》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三個方面,個人層面強調人不可有意違背規律和天地,要自省,處事要恭敬,得讀書寫作。家庭層面強調要孝悌,與親友和睦,勤儉,看淡富貴榮華。
社會層面強調要愛人仁人利他。
國家層面強調務被本愛民恤民養正氣。
這些就像是家族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錢氏歷代子孫的精神導向。
家族千年顯赫,青山不改依舊在
編定於宋朝的《百家姓》中,因為趙氏是統治王朝的家族,排在第一,這不難理解。
而錢氏被排到第二位,可見錢氏在社會地位之高。
在歷史上,部分錢氏還曾因家族興盛招來妒忌怨恨,被迫改彭氏流亡一路南下。
但因家訓的影響,錢氏家族青山依舊在。是金子總會發光,
在近現代,一批偉大的錢氏又湧現出來。
錢穆,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歷史學家,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錢鍾書,中國近代知名作家,文學研究家,在中國文壇留在重彩一筆。錢學森,中國航天導彈之父,為中國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兩彈一星的元勳,創立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他的父親是鼎鼎有名的錢同玄。
他們皆是近代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錢氏,
隸屬錢氏不同分支。
"科技三錢"屬於無錫錢氏,錢學森屬於杭州錢氏,錢三強屬於湖州錢氏。現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錢氏企業家。2013年,"錢氏家訓及家教傳承" ,成為中國第一個家訓類的省級非遺,被收錄進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見,錢氏家族力量之大,
當然這力量還是得歸功於"軟力量"——好家風!
回顧歷史,錢氏這個飲譽世界的名門望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
延續千年,長盛不衰,名人輩出。
他們在兩浙一帶,通過代代辛勤的努力建造了一個世外桃源。美麗而富庶、安寧而祥和的"人間天堂"。
他們為江南文化璀璨不朽做出超越前人的貢獻,培育了一大批賢良人才,甚至還把優良的家族精神帶到了世界的五湖四海……《錢氏家訓》中,最重要的一條還是第一條。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裏面提到了對聖賢之道的踐行,更重要的是對規律的遵循。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多少風雲,有英雄好漢能垂青千古,有多少家族王室貴胄能真正的傳到至今呢?終究煙消雲散罷了。
過去的貴姓今日都化為了普通百姓,"泯然眾人矣"。然而吳越錢氏,超越時空、穿梭千年,如今依然屹立在江南大地。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