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
第一是美食,第二是文字。
當美食遇上詩人,
山珍海味,一粥一飯
紛紛化身為詩,
美食滋潤舌尖,文字温暖心靈,
簡直妙不可言!
對詩人來説,
飲食是口腹之慾,是舌尖享受,
更是生活態度——
人生在世,美食與詩不可辜負!
1
蘇東坡——北宋首席美食博主
蘇東坡,少時壯志凌雲,也曾飛黃騰達,但壯年之後屢遭政治打擊,一生漂泊不定。然而熱愛生活的他很少浪費時間感傷,貶到哪兒吃到哪兒,從豬肉到河豚,從荔枝到羊蠍子,體現了一個高級吃貨的自我修養。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初到黃州》
秦烹惟羊羹, 隴饌有熊臘。
——《次韻子由除日見寄》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筍燜豬肉。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有史料記載,蘇東坡喜歡吃河豚,有人請他吃,他大嘆:“死了也值得!”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蘇軾做大官有錢時愛吃,吃山珍海味;遭貶謫沒錢時嘴也沒閒着,吃草根野味。不僅飲食品味極佳,而且熱愛下廚烹飪,還能寫下很多妙筆生花的詩句評點讚頌美食。
蘇東坡,堪稱一位骨灰級別的“美食家”,北宋首席美食博主!
2
孟浩然——愛吃勝過愛生命
孟浩然大概是詩人裏最愛吃的,對他而言,愛吃勝過愛生命,富貴功名於吃而言,不過浮雲罷了。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相較於詩,於吃這件事,孟浩然似乎更風流。
公元727年,38歲的孟浩然心血來潮,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本來想謀個官,結果沒考中。幾年後,他又去了一次長安,但依然無果,又回到襄陽。
孟浩然這麼才高八斗的人,居然謀不到一官半職,可把當時的襄州刺史韓朝宗愁壞了。韓朝宗想要將孟浩然推薦給朝廷,所以就約他見面。
到了約定那天,韓朝宗左等右等不見人來,於是派人去請。原來,孟浩然正和一位老朋友吃肉喝酒呢。來人説了原委,孟浩然惱了,揮揮衣袖説:“業已飲,遑恤他!”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其他事都靠邊站,生命中只有吃才是最重要的。
那年,王昌齡遭貶,路過襄陽時,特地拜訪孟浩然。正巧孟浩然患背疾在身,醫生告誡他萬不能吃海鮮。
可是老友歡聚,孟浩然把醫囑拋到了九霄雲外,飲烈酒食魚鮮,王昌齡走了沒多久,孟浩然就病情加重,駕鶴西去了。
一代詩人死於自己的“貪嘴”,若非那一次“任性”,孟浩然會否留下更多絕美的詩篇呢?
3
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
▲ 李白醉酒繪畫 作者-範曾
李白出川,初到長安,拜訪賀知章。看了他寫的《蜀道難》,賀大人讚歎不已,稱其為“謫仙”。後來,因為詩歌方面成就非凡,世人又稱他為“詩仙”。但他自己最得意的稱號,應該還是“酒仙”。
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肥花落白雪霏。
為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其一》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客中行》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酒肆留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李白的詩,隔着紙張,都能嗅到酒香。
4
杜甫——顛沛流離,“吃”心不改
杜甫,前半生遊走仕途富貴之中,後半生淪落漂泊,但這無疑讓他比那些一生錦衣玉食、不知飢餓的人來説,更能體會一蔬一飯的重要與美味。
安史之亂期間,杜甫從洛陽回華州,順路拜訪好友衞八處士。
條件簡陋,好友只能用春韭菜和摻有黃粱糙米的熱飯招待,杜甫卻吃得津津有味,寫詩讚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贈衞八處士》)
鼓化蓴絲熟,刀鳴膾縷飛。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漢陰槎頭遠遁逃,魴魚肥美知第一。
青青竹筍迎船出, 白白紅魚入饌來。
......
一生顛沛,卻對美食衷心不改,詩興湍飛。只要心中有詩,憑着對生活的那份熱愛,無論日子難易,也終將能過得有滋有味。
5
陸游——精通烹飪的專家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此外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歎佳餚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 怎換得玉膾絲蓴。
——《洞庭春色》
色如玉版貓頭筍, 味抵駝峯牛尾猩。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
自古達人輕富貴,例緣鄉味憶還鄉。
——《初冬絕句》
既會烹飪,又愛烹飪,可以説,陸游是一位不亞於蘇東坡的業餘烹飪大師。在他的筆下,佳餚美饌更多了一些詩意之美。
6
鄭板橋——吃出高雅的美食達人
鄭板橋不僅是清代有名的畫家、書法家,也是一個熱愛美食的“吃貨”。
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惟有蓴鱸堪漫吃, 下官亦為啖魚回。
......
▲ 鄭板橋偏愛的“糊塗粥”
據研究,鄭板橋的飲食觀與其哲學觀、美學觀相契合。
他主張儒雅,像“白菜醃菹,紅鹽煮豆,儒家風味孤清”;主張自然,“三冬薺菜偏饒味,九熟櫻桃最有名”;主張鮮活,“湖上買魚魚最美,煮魚便是湖中水”。青菜蘿蔔,粗茶淡飯,是其飲食上的養生之道。
7
袁枚——最會吃的詩人
袁枚,清朝乾嘉時期的詩壇盟主,少年及第,曾任江寧等地知縣,38歲致仕,築園林(號隨園)於小倉山。
長期優遊詩酒、風流倜儻的生活,加上為其掌勺的家廚王小余乃一代名廚,使他得以遍嘗各式美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八個字用在袁枚身上,最恰當不過。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筍矣;牡丹、芍藥,花之至富麗者也,剪綵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如此,而後可與論詩。——《隨園詩話》卷一
味甜自悦口,然甜過則令人嘔;味苦則口螫,然微苦則耐人思。要知甘而能鮮,則不俗矣;苦能回甘,則不厭矣。——《隨園詩話》卷七
袁枚十分留心各種飲食的特點和烹飪技術,廣搜博嘗,“善取於人”。後來,他總結四十餘年的美食經驗,寫出了《隨園食單》,成為中國食譜中的經典。
酸甜苦辣鹹,
是美食之味,也是人生之味。
這些偉大的“吃貨”詩人,
以他們的人生軌跡和一首首詩來詮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遠方的詩和美食……
先好好吃飯,快樂總會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