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畔的中國】黃河岸邊的這個村莊如何打好旅遊服務牌?
中新網客户端貴德10月18日電(記者 張尼)整潔的院落、獨具特色的農家民宿、別緻的花田……走進貴德縣尕讓鄉二連村,彷彿步入一幅自然畫卷,讓人流連忘返。這個位於黃河岸邊的小村莊,正憑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旅遊業等領域大展拳腳。
二連村美景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二連村隸屬貴德縣尕讓鄉,全村共有2個社,140户,587人,由漢、回、藏等民族組成。
由於地處黃河濕地公園內,二連村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且交通便利,這也為村子大力發展旅遊業打下了基礎。
記者在實地採訪中瞭解到,近年來,二連村依託獨有的黃河淺灘濕地資源、豐厚的農耕文化底藴,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規模化種植芍藥、大麗花、月季等花卉,種植辣椒、西紅柿、茄子等露天蔬菜30餘畝,種植金絲皇菊20畝,打造農家樂5個、精品民宿3個。
此外,村子裏還通過舉辦鄉村旅遊推介及農產品採摘文化節、鄉村旅遊廚藝大賽、農家焜鍋饃饃評比賽等活動,突出展示了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成果,努力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打造了鄉村旅遊文化新亮點。
二連村內景觀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對於村子裏的改變,身為二連村監督委員會主任的李生蓮感觸頗深。
李生蓮是西寧湟中區人,結婚嫁到了二連村。前些年,李生蓮一直在自主創業,製作和銷售焜鍋饃饃是她的主業。不過今年年初,她被選舉為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開始一心撲在了村裏的管理工作上。雖然上任才不到一年時間,她已經看到了村子的發展與改變。
“現在村民做農家院、民宿,搞旅遊經濟,收入提升很多,去年做農家院一個家庭的純收入達到3萬元,在我們這裏已經是非常好的水平了。”李生蓮告訴記者。
據李生蓮介紹,通常,每年的5月到7月是二連村的旅遊業旺季,來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過去,村裏很多年輕人因為發展受限而選擇了外出務工,但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專門做起了農家院和民宿。
“因為大家也看到了發展前景。”李生蓮説。
二連村為老人舉辦重陽宴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自然資源是二連村的寶貴財富,為了維護村裏的自然環境,二連村沒少下功夫。
近年來,村裏組建了志願服務隊,設置黨員示範崗,組織羣眾拆除殘垣斷壁8037米,豬圈32個,旱廁63個,畜棚18個,切實改善了村容村貌,當地的羣眾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都開始自覺地保護起生態環境。
除了大力發展旅遊業,二連村還成立了全縣首個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通過發展合作社、組織村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户財產性收入等方式,確保羣眾收入持續增加,2020年全村年末人均純收入達到13466元。
如今,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富裕,這也讓李生蓮感到欣慰。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裏,有很多她為村子精心拍攝的視頻,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這座黃河岸邊的美麗村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