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桓台縣起風鎮馬踏湖畔。
初冬時節的湖區,萬畝蘆葦,滿目金黃。三四米高的蘆葦頂部,白色的蘆花一簇簇地擠在一起,冷風吹過,像精靈般在半空搖曳着舞姿。天氣陰沉,老天耷拉着腦袋,煙火世界顯得少有生氣,而在這片蘆葦地裏,卻是一番熱鬧的景象:人們三五成羣,正在葦地裏緊張地勞作——立冬過後,又到了蘆葦開鐮收割的季節。
近半個月裏,只要天氣不鬧“脾氣”,宋佩缽都會天不亮就起牀,吃過早飯,穿上膠鞋,和幾名村民一起,從起風鎮華溝村的家裏,騎車趕到這片葦地割葦子。
隨風搖曳的蘆葦蕩是一片美麗的世界。一鐮刀下去,蘆葦倒地,蘆花紛飛,就像冬天的雪花,漫天飛舞。
蘆花飛舞的背後,卻包裹着村民們勞作的辛苦。
收割
捆紮
裝車
收割、打捆、車運,碼垛。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除了喝水、吃飯的時間,宋佩缽都一頭扎進濕冷的葦地裏忙碌着。像這樣的勞作,還要持續一個多月。捆紮好的蘆葦約三十斤重,每天割四五十捆,一天下來,能掙上100多塊錢。雖然很辛苦,70歲的宋佩缽卻也滿足。
宋佩缽説,做這種力氣活,掙的報酬並不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幹。每年的收割季,只有他們這些上了些年紀的人願意接活。除了掙些錢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外,最重要的是,這片蘆葦地,有他們放不下的、難以割捨的情感。
另一片葦地裏,73歲的鞏向汝正忙着將捆紮好的葦子裝車。三年前,他承包了湖區200多畝的葦地。寒來暑往,小心侍弄,無非是想獲得個好收成。今年受天氣影響,蘆葦長勢差強人意,一年的艱辛換不回想要的結果,鞏向汝有點失落。不過,他並不打算放棄。生於斯,長於斯。和葦子打了一輩子交道,這片蘆葦地已經融進了他的血液,寒風吹不斷,鐮刀更割不斷。
碼垛
憧憬
給馬套上套具後,鞏向汝揮着鞭,吆喝着牲口,滿載着一車葦子,向公路旁自家的葦垛趕去。北風瑟瑟,寒意被裹挾着掠過蘆葦地,車輪軋過地裏鋒利的葦茬,發出的“吱吱”聲在這片蘆葦蕩裏迴響……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永成 張曉寧
【來源:魯中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