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何時開始“穿衣服”的其實,遠古時的人類穿衣也很“潮”
與工具、火和庇護所一樣,服裝在人類與寒冷天氣的對抗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構成服裝的材料通常很容易腐朽,因此,考古學上的證據非常罕見。一些保存最好的例子往往來自乾旱地區或是北歐的酸性泥炭沼澤。並且,有間接證據表明,出現於20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已經能夠製造衣物了。
並且,隨着經濟、時代的發展,人們就越來越看重交際、禮儀了。也因此,穿衣打扮更是成為了學習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在遠古時期,人們是否也會穿衣打扮呢?如果會,他們用什麼打扮自己,怎樣打扮自己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一萬多年前人類是怎樣穿衣打扮的。
根據考古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舊石器時代仍然生活着許多兇猛的野獸,人類尚未有足夠的能力與之抗衡,所以,為了防止野獸半夜侵襲,人們往往選擇居住在半山腰上的洞穴裏。
此外,在進入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以後,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提高,已經能熟練使用工具了。與此同時,為了方便取水和打捕獵物,人們開始從山地遷移到平原居住。在這一時期,人們通常會選擇在斷崖處或台地居住。但是,在構築房屋時,人們仍然採用舊石器時代的洞穴造型,而建築材料則使用骨器、木器和石器等工具。由此,一個嶄新的居住地誕生了,即我們常説的“橫穴”。
如此一來,人類就擁有了一個可以遮風擋雨、抵禦寒冷的場所。
近日,考古學家們在山西省懷仁縣鵝毛口村,發現了一個古人類遺址。從房子的整體結構上來看,房屋的形狀為圓形,半徑約為1.5米。房子有一部分在地面的下方,屋頂由草木和一些動物骨骼鋪蓋而成。在房子裏,學者們並未發現灶台,但東北角略微殘留着一些燒過煙火的痕跡。
所以,我們猜測,這很有可能是古人類烹飪食物後留下的痕跡。此外,屋子內部的牆壁十分光滑,仔細一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淺淺的不規則花紋。由此可見,在這個時期,人類就已經學會了修飾房屋。除此之外,考古學們還發現了一些陶器的殘片和骨管、骨簪、貝殼等裝飾品。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講講這些殘片和裝飾品。
一、陶器殘片;
由於,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製作陶器的工藝水平比較低,只能做出一些簡單的陶器。之後,為了增加陶器的美感,人們便在上面加了一些紋飾。因此,在這些殘片上,我們可以看到淡淡的淺細繩紋、劃紋和剔刺紋等紋飾。
二、裝飾品類;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中來看,骨管、骨簪、骨珠、蚌殼和貝殼等,都是古人類常用的裝飾品。根據蚌殼、貝殼上殘留的小孔,我們猜測,古人類可能用某種東西將它們串聯起來,當項鍊使用。除此以外,古人類還會把植物的根莖當作天然的染色劑,製作出紫色、粉色、灰色和紅色等不同顏色的項鍊。
之前,一位名叫殷謙的考古學家,在山西一個原始橫穴的土壤中,發現了許多類似於纖維的物質。為了弄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殷謙將其送到了美國邁阿密實驗室中進行檢驗測定。根據檢測結果顯示,這些確實是纖維,它們相互擰結,纏繞在一起,而它們周圍的土壤,則來源於石器時代。
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纖維被染上了黑色、灰色和粉色等各種顏色。據此,殷謙猜測道:“當時,古人類居住的洞穴旁邊生長着一些天然亞麻植物。偶然間,古人類發現了它們的優點,並利用這種優點將其進行加工,然後,用植物根莖將其染色。”
如果,事實真像殷謙説的,那麼,人類很可能在遠古時代,不僅已經學會用纖維製作麻線、編織漁網、繩子和麻衣等物品,還學會了人工染色。此外,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這不僅是中國第一次發現了石器時期的植物纖維線,還證明了人類發展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染色技術的有力證據。
於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和保證考古的嚴謹性,殷謙目前正在聯繫相關學者。不久之後,殷謙在土壤中發現了幾塊野牛和野鹿的骨骼化石。他將這些土壤帶回實驗室,並放置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其中發現了已經滅絕的野牛和野鹿的毛髮。
綜上所述,山西發現的古人類遺蹟,不僅説明了一萬多年前古人類已經學會了裝飾房屋,還説明了他們已經懂得了如何將植物的根莖變成染色劑,再給衣服染上各種各樣的顏色。這就填補了中國在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歷史空白,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然而,從服飾文化角度去分析古代人的穿衣打扮,不難發現古時人們的衣服,從一開始的禦寒蔽體,逐漸轉變為具有格調的裝飾物,這是人類進步的體現。可能,對於現代的許多年輕人來説,古人這種打扮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但你想過沒有,正是因為古人穿衣的改變,才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服飾。
所以,是古人成就了今人的愛好,讓今人變得更時尚,更符合潮流。
其實,不管怎樣,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穿衣打扮都需要符合自己的氣質和審美,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一切正合適。
參考資料:
【《周禮》、《中國古代服飾史》、《試論中國古代服飾的流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