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前,你還有一堂必修課要上
今年,故宮600歲了。
600年前,明成祖舉全國之力建設故宮。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這座莊嚴巍峨的宮殿見證了24位帝王建功立業,見證了朝代變遷、日月更替,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名片。
每年北京下雪,故宮必上一次熱搜。“一場故宮雪,秒變紫禁城”,走在故宮的紅牆碧瓦下,好像真的穿越到了過去,歷史與現實交織在這座古老的宮殿裏。
但帝王將相的風雲霸業,都終成過客,在這座宮殿裏,只有其承載的中華文化延續至今,生生不息。
中華傳統文化的收藏館
現在,北京故宮的藏品大約有 180 萬件,貫通古今。而這要特別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乾隆皇帝。
我們知道他特別喜歡蓋章,為什麼蓋章呢?就是要證明這是他的藏品。
清朝是少數民族打下的天下,作為異族統治者,乾隆皇帝深知文物收藏與權力正統的關係,所以他比任何漢族皇帝都更加致力於文物的蒐集和整理,而正是他的收藏建構了現在故宮藏品規模的雛形。
在這之前,古代王權也很早就意識到了文物的價值。漢代就有了正規的皇家收藏機構,隋唐以後的宮廷收藏制度進一步完善,逐漸形成了外有民間蒐集、內有專業保存並針對真跡進行臨摹複製的鑑藏系統。
此後,歷朝歷代統治者不僅延續了這一傳統,而且將前朝的收藏視為必須佔有的文化資源,文物收藏有了“連續性”。
可以看出,故宮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具有明顯的“一元化”特徵——它基本上只收藏中國的文物。
而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四大博物館”,其收藏都涵蓋了世界各大文明的各種類型的文物,具有明顯的“多元性”特點。
世界四大博物館
在這背後,其實隱藏着一層“帝國邏輯”。
以大英博物館為例,初建時只有大概 7 萬件藏品,隨着“日不落帝國”的擴張,它的藏品數量迅速上升,一直到今天的 800 多萬件,其中不少珍品都來自掠奪,比如,最著名也是最具爭議的古希臘帕特農神廟浮雕。
在不斷擴充收藏的同時,這些世界級博物館也在重新定義着被收藏者,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非洲、拉丁美洲的歷史,其實完全是由西方人書寫的。
在某種意義上,文物是文明的載體,失去了文物,也就喪失了文化自主性。
1933年故宮文物南遷時,民國政府發表了一段聲明:“故宮文物是數千年來的文化結晶,不能減少也不可能增加。倘若國家滅亡,國家仍有希望再次復興,但是文化滅亡,將無再度恢復的可能。”
故宮的意義被闡明瞭——這裏保存着古代中國最精華的文物,它們構成了一部可見的中國文化史,有它們在,我們就有底氣定義我們自己。
這種強烈的文化自覺意識,正是故宮收藏的底層邏輯。
今天的故宮更為輝煌
從古代宮殿到現在的藏寶館,故宮走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史。
1925 年,故宮完成了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的現代化轉型。故宮的藏品也被賦予了新的現代含義,成為民族國家的“中國”的一個象徵。
因此,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伊始,民國政府就決定籌備故宮文物的南遷工作,即使國土可以淪喪,代表中華文明的文物也絕不能損毀。
以此為開端,故宮開啓了長達數十年的變遷動盪。抗戰期間,百萬件國寶在戰火中顛沛流離,故宮文物及其文化傳統卻始終沒有斷絕。
1933年,第一批南遷文物開始陸續運出。先是往西運,後又隨戰事不斷轉移。一直到 1947 年,這些流散的文物才再次集結在南京。
然而一年後,民國政府因戰事接連慘敗準備撤到台灣,故宮文物作為文化正統性的象徵被迫再次流亡。
因為局勢緊張,當時滯留南京的13000多箱文物中,有不到3000箱被運到了台灣,佔清宮舊藏總量的不到1/4。
運出的3000箱文物,便構成了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主要館藏,比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圖》、翡翠白菜、東坡肉形石、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其餘的分文物都陸續回到了北京,構成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館藏基礎。
為什麼説今天的故宮更值得一看呢?
一是建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展了一系列國寶迴流工作。
二是考古發掘工作的大力開展,也湧現了不少新的國寶,比如鄭州出土的蓮鶴方壺、咸陽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也不斷被送進故宮。
《國之重寶:北京故宮600年》
打開一個不一樣的故宮
故宮的底藴如此深厚,以至於我們常常都滿足於淺嘗輒止,走進故宮也不知從何看起。
國慶去北京觀光、去故宮看展覽,恐怕只會看到人山人海,那麼不如來看看這一檔節目——《國之重寶:北京故宮600年》。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訂閲課程
來自中央美院的王浩老師將從中國美學和藝術理論的視角打開一個不一樣的故宮,導覽我們去觀賞、去仔細研究這座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建築羣,以及裏面所藏的種種珍寶。
這個節目由兩條主線交織構成:一是從文物的層面上,重新勾勒故宮的全景;二是通過解讀文物背後的美學觀念,去理解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
通過這個節目,希望能引導你進入中國美學的大觀園,感受傳統藝術的神韻。
也希望能引起大家思考,傳統是否真的已經過時?如何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
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向來具有多樣性與開放性,瞭解傳統美學與藝術,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瞭解過去,而且也是在不斷激活傳統,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當下、開啓未來。
節目大綱
現在訂購,68元看懂故宮
打卡全部章節即送課程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