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5月18日電 “我從前在非洲有個農場,就在恩貢山腳下。”丹麥作家凱倫·布里克森在自傳體小説《走出非洲》的開篇這樣寫道。
1937年出版的《走出非洲》描繪瞭如詩如畫的肯尼亞風光、原始淳樸的非洲民風以及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打動了世界各地的讀者。根據這部小説改編的同名電影還在198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故事片獎,凱倫故居也因此聲名鵲起。在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凱倫故居——
凱倫於1914年至1931年間旅居肯尼亞。凱倫本想在當地養殖奶牛,卻不得不種起了咖啡。然而,咖啡連年歉收,工廠遭遇火災,她的婚姻也面臨破裂。離婚後,她獨自經營陷入財務困境的咖啡園。後來,凱倫愛上了一位英國男子,而他卻在1930年墜機身亡。次年,凱倫離開肯尼亞。回到丹麥後,她成了一名職業作家,出版多部著作,並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凱倫也成為繼安徒生之後又一位享譽世界的丹麥作家。
如今,位於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郊的凱倫故居已成為熱門旅遊“打卡地”。遊客可以在此感受凱倫的傳奇經歷,瞭解肯尼亞的歷史,領略優美的自然風光。
圖為凱倫故居外景。新華社記者白林攝
據介紹,凱倫曾經居住的房子建於1912年,是典型的19世紀晚期平房建築。這座房子幾經轉手,直到1964年被丹麥政府購買,並作為紀念肯尼亞獨立的禮物贈予肯政府。1986年起,這裏成為面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
“凱倫故居是一個寶庫,展現了肯尼亞從被殖民到獨立的漫長旅程。”凱倫故居博物館館長羅達·蘭格説。
這是在凱倫故居擺放的《走出非洲》各種翻譯版本。新華社記者白林攝
博物館外,咖啡的元素隨處可見。走到一條小路的盡頭,眼前是一片矮小的咖啡樹和一個巨大的咖啡烘乾機。烘乾機上有一羣憨態可掬的樹蹄兔,吸引遊客駐足觀看。
博物館內,數十年至近百年前的傢俱和生活器具保存完好。牆壁上除了有《走出非洲》的劇照,還懸掛着許多張當地部族的照片。
在位於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凱倫故居,遊客在聽導遊講解。新華社記者白林攝
在蘭格看來,凱倫之所以被人們記住,是因為她與當地多個部族之間友善互動,這與其他白人定居者有所不同。
蘭格説,新冠疫情暴發前,每年有超過5.5萬名遊客到凱倫故居參觀,其中大多數是國外遊客;而目前,每月到訪的遊客數量約1000人。“不過,旅遊業正在復甦,我們正在通過舉辦研學等活動來吸引更多遊客。”(文字記者:白林;視頻記者:劉暢、李成;報道員:詹姆斯、扎克;剪輯: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