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理塘,紅二方面軍在這裏組建,也是倉央嘉措深情嚮往的地方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休閒

“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三百多年前,倉央嘉措寫下了對這片古老土地的深情嚮往,讓後人對這座高原之城充滿了熱切渴望。巍峨俊俏的格聶雪山、遼闊無邊的毛埡大草原、精美的唐卡壁畫、質樸的勒通古鎮,鋪就了“香巴拉”秘境的歷史。賽馬奔騰、鶴舞翩躚,無量河濕地宛若仙境,迴盪着悠揚的草原牧歌,這裏就是四川省理塘縣。


理塘意為“勒通”,也意為“平坦如銅鏡的草壩”,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平均海拔四千餘米,有“世界高城”的美譽。理塘因倉央嘉措的詩歌聞名於世,但倉央嘉措終其一生,卻未曾踏上過這片土地,只能寄情於仙鶴,傳達着對理塘的一往情深。倉央嘉措筆下的仙鶴,就是被藏族同胞視為吉祥神鳥的黑頸鶴,它是高原的精靈,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曾經的高原小城,因“茶馬古道”川藏道南線在此經過,漸漸形成了《勒通古鎮》,如今的千户藏寨。清晨,勒通古鎮的空氣中瀰漫着煨桑的清香,石板鋪就的小路盡頭,四百多年曆史的《仁康古屋》洗盡鉛華,彷彿定格在了光陰裏。白牆、紅檐、金塔,簡潔沉穩的色彩,返璞歸真的風情,描繪出一幅充滿藏地特色的動人畫卷。


以古屋為中心,一座座風格獨特的藏式建築,在數百米長的仁康古街上鋪陳開來錯落有致。山石壘砌的牆體與遠處的高山相互映襯,隱藏其間的藏地文化密碼,訴説着這片土地古老而悠久的歷史。落日餘暉,《勒通古鎮》與雪域高原壯麗的自然景觀渾然一體,承載着倉央嘉措的深情與凝望,也寄託着無數人對這片土地的嚮往。

《長青春科爾寺》又名《理塘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是一座集藏式建築、唐卡繪畫於一體的文化藝術寶庫,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青春科爾寺》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陽光下,建築上方的金頂富麗堂皇、氣勢恢弘,象徵吉祥的白色和沉穩的赭紅形成強烈對比,粗獷質樸的色彩使古寺更顯肅穆莊嚴。

老舊的木梯,宛若一條時空隧道,將人們引向歷史深處。在寺廟頂層的一間古屋中,完好地保存了一批年代久遠的壁畫珍品,畫中形態各異的人物,在線條的明暗之間活靈活現。在歷代畫師的妙筆丹青下,遙遠的歷史事件、浪漫的民間傳説、古樸的風土人情,一切彷彿觸手可及。歲月更迭,在四百多年的歷史中,長青春科爾寺見證了理塘的歲月變遷,也經受着風雨的侵蝕。

理塘縣甲窪鄉的向陽寺,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寺內兩口鏽跡斑斑的鐵鍋,見證了一段中國工農紅軍與理塘人民的珍貴情誼。1936年,國民黨為了阻止紅軍第二、第六軍團北進與紅軍第四方面軍會合,開始集結重兵意圖將革命的火種撲滅在康南地區。情況危急,紅四方面軍當即派遣紅三十二軍前去接應,經過多次激戰,6月3日,蕭克將軍和王震將軍率領的紅六軍團終於和紅三十二軍在甲窪成功會師,並在《向陽寺》設立臨時指揮部。

紅六軍團和紅三十二軍的甲窪會師,是紅軍長征途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會師,此次會師成功,為紅二方面軍的組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甲窪,紅軍戰士們嚴格遵守訓令,贏得了當地藏族同胞的信任與支持。為了感謝理塘百姓們的支持,紅軍戰士們將兩口行軍鍋留了下來,就是如今我們看到的這兩口鐵鍋。

理塘雖地處偏遠,但在中華民族崛起的偉大征程中,卻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眾多優秀兒女,黃正清將軍就是其中的代表。黃正清將軍出生於1903年理塘縣一户普通藏族人家,1925年,年輕的黃正清將軍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中共黨員,革命烈士宣俠父。抗戰時期,黃正清將軍率領寺院僧俗,捐獻了能購買30架飛機的鉅款及其他物資。1955年,黃正清將軍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為了紀念這位從理塘草原走出的勇士,理塘縣在黃正清將軍故居內,陳列展出將軍一生的事蹟和大量的文物以及照片,向人們講述這位藏族將軍的傳奇故事。

頭戴紅纓,頸系銅鈴,理塘牧民對賽馬精心裝扮,迎接着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理塘賽馬節》。為了感謝大自然慷慨的饋贈,牧民們用激情四射的賽馬,來表達對山神與自然的敬畏,祈禱風調雨順,物阜民豐。賽馬節源於古老的轉山會,是當地一項傳統的節日活動,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賽馬節原本在每年八月前後,藏曆六月初三舉行。1964年,為實現軍民聯歡,理塘縣將節日時間改在8月1日,此後,理塘賽馬節正式更名為“理塘縣八一賽馬節”。

人們在草原上品嚐美食、載歌載舞,在歡歌笑語中,理塘人互相送上節日的祝福,盡享天地間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安寧。天高地闊,牧歌悠悠,策馬奔騰,追逐希望 。理塘,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冰川、草原、濕地,鋪就高原之城的美麗畫卷,理塘,這是一個浪漫的地方,藏戲、賽馬、牧歌,猶如盛開的格桑花,永不凋零。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遇見“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