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如果説高速公路再現“堵堵堵”,旅遊景區重返“人從眾”不能完全概括剛剛結束的中秋加國慶雙節的火熱,那麼還可以加上一組數據:6.37億人次國內出遊,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
人氣、消費能力遠超預期,新型、升級市場趨勢不斷湧現。這個假期發生的種種故事,既關乎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復甦與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性。
節慶:活動突出家國同慶,紅色主題與中秋傳統深入人心
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舉辦的國慶專題活動上,嘉賓與國旗合影(10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雙節重合舉國同慶,各地紛紛推出各類紅色主題活動,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
10月1日,鮮豔的國旗在各地冉冉升起,映照着人們肅穆、凝重的面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帶領醫護人員高唱國歌。
從武漢到長沙,從遼寧到新疆,各地紛紛開展“快閃”活動,獻禮新中國71歲華誕。在北疆草原,節日歡歌響起,馬頭琴聲傳遞着人們的祝福;在河北保定,數萬人到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驢媽媽旅遊網發佈的報告顯示,紅色旅遊遊客人數增幅較大。尤其是假期前兩日,紅色旅遊相關諮詢和預訂量較今年端午節假期增長超出3倍。
此外,今年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電影,以懷念家鄉、熱愛祖國為主題。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理事長明振江説,這些作品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疫情防控:安全措施滲透各個環節,限量、預約、錯峯、口罩是關鍵詞
10月8日,旅客在漢口火車站進站乘車。 當日是“十一”黃金週假期的最後一天,武漢市漢口火車站迎來客流高峯,當日預計發送旅客達8萬人次。 漢口火車站加強對進站旅客掃健康碼、測體温、保持安全間距等防疫工作,加大站內消殺頻次,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記者瞭解到,“十一”期間,全國各地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我國持續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限量、預約、錯峯”成為各地旅遊景區的標配。四川在各類文旅場所繼續推行“三多兩有”措施,即配備工作人員多、入口設置多、檢測點位多、有疏散場所、有隔離場所,保證有充足的工作人員維護現場秩序,提升服務質量。
這個假期,大片集體登場,各大影院都在堅持防疫工作不放鬆。在北京市的一家影院,記者看到在自動售票機前排隊的觀眾都戴好口罩,並自覺保持距離;觀看3D影片的觀眾需自己購買3D眼鏡,不能重複使用。電影結束後,工作人員會立即對影廳進行充分清潔與消毒。
防疫雖是規範操作,但管理細節卻透露出靈活與温暖。近日,無錫火車站專門為使用老人機、沒有微信和手機,即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開闢了一條服務通道,引發眾多網友點贊。
出行:多地高速重現“堵堵堵”
一列復興號高鐵列車從京張高鐵駛過居庸關長城(10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雖然仍保持疫情防控的謹慎,但假日期間人們出行的熱情堪稱“火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0月1日至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發送旅客6211.5萬人次。
“憋了大半年,明知可能遇到擁堵也必須出門。”許多受訪者説。據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節日期間,人民羣眾返鄉探親、旅遊出行需求較為旺盛,道路客運量與假期前相比增幅明顯。
假期交通十分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受新冠肺炎疫情、高速公路通行免費、鐵路(高鐵)運能相對充足等因素疊加影響,客流向私家車、鐵路分流明顯。久違的車輛“堵堵堵”場面紛紛重現。
“高速公路交通擁堵”的新聞持續上榜網絡熱搜,很多人在社交平台曬出“車流水泄不通排長龍”“人在堵途各種搞笑”的圖片、視頻。
有網友幽默自嘲,堵了一宿沒出城,“高速上順便看了個日出”。有的趁堵車期間下車運動、遛狗、拉琴……
高德地圖發佈的《2020國慶出行報告》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國高速擁堵里程佔比同比上升66%。粵港澳大灣區高速擁堵程度最高,長三角次之,成渝地區和京津冀地區分列三、四位。
旅遊:景區重演“人從眾”,休閒遊提質升級態勢明顯
人們在上海外灘觀賞燈光秀(10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雙節期間,多個景區遊客“爆棚”,上演“人從眾”景象。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很多人在有限的假期還是選擇傳統熱點景區。數據顯示,黃山、張家界、峨眉山等傳統熱門景區依然是人們出遊的熱門目的地,北京、上海、貴州、陝西等熱門地區接待遊客總數約2.26億人次,約佔全國總接待人次的1/3。
旅遊的復甦,沒有什麼比湖北景區的旺盛人氣更具説服力的了。據悉,湖北30家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07.1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5億元。黃鶴樓位列國內景區熱度榜首位,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恢復對外開放,運動場地全部約滿。
值得關注的是,假期中,顯著回暖的旅遊市場明顯表現出消費升級的態勢,個性與質量成為遊客的重要訴求。
攜程發佈的《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國內遊向休閒度假轉變已成趨勢,深度遊、自駕遊、定製遊等更加“火熱”。節假日期間租車自駕遊的人數和消費額均創下歷史紀錄,租車量同比去年增加50%,私家團同比增長100%。
此外,往年每到假期,常常有遊客投訴一些商家亂漲價、“黑導遊”坑人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但今年這類情況大大減少。專家表示,這是各地景區嚴格管理、加強治理的結果。
消費:日均銷售額超過去年“十一”黃金週,線上消費、新消費羣體、數字生活下沉引人關注
長假期間,消費回暖態勢凸顯。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週增長4.9%。假期前7天電影票房近37億元,取得歷年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
亮眼的數據離不開多部門和地方的政策助力。各地深入組織“消費促進月”系列活動,推出惠民讓利等舉措,大手筆發放汽車、家電、餐飲等補貼和消費券。北京以“國潮、國貨、國風、國韻”為主線促消費,陝西組織近2000家商貿流通企業、舉辦60多場大型促消費活動,長沙“夜星城”消費節參與企業近萬家,帶動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0%。
遊客“買買買”熱情高漲。海南離島免税購物異常活躍,吸引境外消費迴流效果明顯。黃金週前7天,海口、三亞、瓊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額同比增長167%,免税購物人次同比增長64%。
消費者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税店選購商品(10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餐飲、休閒等服務消費也快速升温。四川部分餐飲老字號、網紅餐飲人流量同比增長10%至20%。廣州到店餐飲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美團發佈的《2020“十一”長假生活消費報告》顯示,“十一”長假前4天,夜間消費全面增長,夜間餐飲消費同比去年“十一”增長超過三成。
一些新的市場趨勢令人矚目:
——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網上訂餐、定製旅遊等新型消費在黃金週期間不斷蓬勃壯大。遼寧餐飲零售企業通過直播線下引流、線上平台帶流等方式,網上消費佔比超過20%。大型網絡平台密室逃脱、VR遊戲、漢服體驗等新型消費訂單量同比增長58%。
——“95後”和60歲消費羣體崛起。
根據最新的《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費出行趨勢報告》顯示,“95後”首次成為國慶出遊的主力軍,佔比30%,排名第一。
在數字生活服務領域,主要用户羣體雖然是年輕人,但一老一少兩個年齡羣體也在“異軍突起”。美團報告顯示,“十一”期間,美團App的20歲以下用户和60歲以上用户增長最快,60歲以上用户數量同比增長超過8成,20歲以下用户同比增長65.3%。
——數字生活下沉。
數字生活服務正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滲透。數據顯示,“十一”期間五線城市美團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最高,上漲29%,其次是四線城市增長23%。(記者宋佳、舒靜、餘俊傑、謝希瑤、魏玉坤、王雨蕭、白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