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島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島四面環水,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是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沙面島

東面入口的第一個建築。沙面南街2、4、6、8、10號原為印度人住宅,國保碑就立在這棟建築前。看這樣子住宿條件在當時還是很好的。

沙面島

沙面島

這座紅白相間的大型建築是海關館舍,屬法租界內的建築,曾用作海關館舍。解放前“紅樓”是粵海關俱樂部,只有中、高級以上官員才有資格入住。該建築是由治平洋行,來自澳大利亞的建築師帕內設計及建造,是沙面標誌性建築。因主色調為紅色,人們稱之為“紅樓”。

沙面島

由於樹木高大挺拔,樹上有長滿了苔蘚和寄生植物,讓人彷彿置身於叢林之中。

沙面島

中軸線上是寬20米左右的綠化帶,長滿了參天的大榕樹,給人一種遮天蔽日的感覺。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沙面島

愛車探嶽美照

沙面島

探嶽車前臉很好看,動力很強勁,空間很大。

沙面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2 字。

轉載請註明: 沙面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