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江山秀麗疊彩峯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衝開血路 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
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
1982年,由徐小明編劇、導演、監製,由香港著名演員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收視狂潮,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
1983年3月,該劇歷史性地獲准在廣東電視台播出,成為香港最早一批被引進內地的電視劇。該劇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俠的“迷蹤拳”紅遍了大江南北,迅速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偶像。
“致力國家中興,這睡獅漸已醒”,萬里長城背後隱含着中華民族堅忍不拔、英勇頑強、生生不息、自強奮進的精神,這也正是長城品牌的中國魂。
一
八達嶺長城的史實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其中尤以八達嶺長城最為壯麗。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八達嶺地區地理位置險要,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中國古代長城修築於此,不僅守衞着明皇陵,也抵禦着千百年來外族的進犯,成為中華民族英勇頑強的民族標誌。
創牌於1958年的中國第一雪茄品牌——長城雪茄的品牌形象正是來源於八達嶺長城的壯麗景色!
八達嶺長城成為軍事戰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八達嶺所在之地是燕國北境,屬於上谷郡所轄,上谷郡因建在山谷之上而得名。據《春秋左傳》和《史記》記載,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在八達嶺一帶曾修築軍事防禦設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結束了戰國諸侯紛爭的局面,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制國家的大業。為防禦北方匈奴部族的侵擾,加強邊境防護,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和太子扶蘇,指揮30萬軍隊和數十萬民夫,用9年時間,在秦、趙、燕三國邊地長城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加以修建、連接和增築,完成了軍事防禦工程的修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秦代萬里長城。
1500年前的北魏,在八達嶺一帶修築長城。據《魏書-世祖本紀》記載,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國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築長城,名叫“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軍都山,西至黃河岸。北齊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築長城,西起大同,經軍都山東去,把長城延長到了海邊。
明代,是長城修築史上的鼎盛時期。東起遼寧虎山,經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近萬里。以八達嶺為代表的地段,工程複雜,形制豐富,是中國萬里長城的建築典範。
二
八達嶺長城的象徵
明王朝在長城沿線陳兵百萬,從東到西把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區,這種防區稱為“鎮”,每鎮都派總兵管轄鎮守。北京地區隸屬薊鎮。作為軍事單位的八達嶺是昌鎮居庸關下屬關城,雄踞在通往京畿咽喉要道的北口,是居庸關的前沿陣地。
由於八達嶺戰略地位重要,是長城修築的重點地段,明王朝先後經營八十多年,使八達嶺長城成為一處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衞、烽燧預警的縱深軍事防禦體系。雄偉堅固的八達嶺長城,最終形成北京北部東西走向的強大軍事防線。
八達嶺長城地處險要,城牆多建在高山深谷處,牆體用巨型花崗岩條石和青磚依山而築,牆體高大堅固,城牆險要處有城台、牆台和敵樓構成。八達嶺上,敵樓巍峨,氣勢宏偉,雄渾豪放,是萬里長城建築的極致和精華。
八達嶺長城凝聚了千姿百態的文化現象,積澱了中國古代將士百姓們的英勇頑強。它宛如一棵生命力頑強的千年古樹,那枝葉繁茂的樹冠,顯示出生機勃勃的過去、現在、未來;那年輪密實的軀體融進歷史的滄桑,那盤根錯節的根鬚蔓延着永無止境的文化底藴,成為了中國古代中最寶貴的“活化石”之一。
中國古代文化象徵形象很多,長城品牌何以鍾情於八達嶺長城?正是因為長城背後隱含着的中華民族堅忍不拔、英勇頑強、生生不息、自強奮進的精神。經過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這樣的精神早已融入了長城品牌的血液之中,鑄就了什邡雪茄獨特的精神氣質。
八達嶺長城,是一部千年厚重的史書,記載着歷史的風雲變幻;
八達嶺長城,是一處華夏文明的斷層,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基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