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挖出距今5000年大汶口豪墓,出土文物超300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喬顯佳
彙報會現場
2020年度山東省田野考古工作彙報會4月1日至2日在濟南舉行。1日,滕州崗上遺址執行領隊的彙報,在場內百餘名考古專業人士中產生了不小的轟動。
崗上遺址位於山東省魯南地區棗莊市滕州市東沙河街道陳崗村東北, 遺址內涵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為主,距今約5000年。根據勘探結果顯示,崗上遺址總面積達80餘萬平方米,新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平面近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800米,南北寬約550米,面積40萬平方米左右。城牆寬度在10-22米之間,城壕緊貼於城牆外側。 這是目前海岱地區所見面積最大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城址。此次考古成果不斷刷新大家的認知, 特別是高等級墓葬及玉器的發現,其區域中心地位更加突顯。
崗上遺址俯瞰(發掘現場在中間偏下)
那麼,滕州崗上遺址到底有何驚世發現, 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專家們也一片譁然呢?
01
令人眼花繚亂的隨葬品
在一座編號為“M2”的墓葬內,出土了多件玉器,有玉鐲、玉錐形器, 還有象徵高等級權利的玉鉞。陶質隨葬品更是出現羅列疊壓的情形,甚至出現與墓主遺骸“擠佔”空間的情形。研究顯示,墓主人為男性,年齡在20歲左右。其隨葬品數量達到驚人的200件以上。有意思的是,墓葬內還發現了很多擺放整齊的 豬蹄。這也是本次發掘的大墓中常見的一種現象。
大汶口時期四人合葬墓隨葬品達300餘件
大型墓中,還有一座“4人合葬墓”。據統計這座墓葬的隨葬品數量達到了驚人的300件以上,遠遠超過了以往發現的任何一座大汶口大墓。其中的觚形杯、尊形杯、高柄杯、鏤空筒形杯、薄胎灰陶杯、小蓋杯、小高領壺,豆,鬹,盉等都和宴飲有關,可以想象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奢靡。經過科學鑑定,4位墓主中,3人為成年男性,年齡在20-30歲之間。另外一人年齡在11歲左右,因年齡太小,性別特徵不明顯。當考古人員清理完蓋在他們身上的泥土後,發現4人均配置有玉鉞。根據隨葬玉器的類別、大小、數量、材質之間的差異,發現4個人的身份等級表現出有規律遞減的特徵。其中,等級最高的1號墓主人隨葬兩件材質較好的大尺寸玉鉞,而年齡最小的4號墓主人僅隨葬一件一般材質的小玉鉞。巨大的差異顯示出他們地位的尊卑。
大汶口時期4人合葬大墓
如此少見的情形不由得讓人揣測,四人緣何合葬在一座墓中?發掘者推測這或許與當年的一次“特殊事件”有關。這裏,讀者們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02
特殊的葬具結構
在崗上遺址此次考古中, 第一次在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現了頭箱、腳箱、邊箱這類專門放置隨葬品的器物箱,這比臨朐西朱封龍山文化大墓中的此類葬具早了數百年。一些棺木的底部還出現了挖槽放置枕木(或墊木)的現象,這也是目前所見的這類葬具結構的最早實例。
03
男女用玉有差別
象徵高等級權利的玉鉞是大型男性墓的標配,玉鉞一般放置在墓主腹部或者腹部的一側。其中一件玉鉞的長度達到21.6釐米,寬度達到15釐米,令人看後肅然起敬。
還有一件單面鑽玉鉞,表面呈現出後人所稱“雞骨白”的被侵蝕玉質感,大氣而華美。在當時,玉鉞是一種禮儀及權利地位的象徵,絕非一般人可以擁有。
與男性墓葬不同的是,大型女性墓葬隨葬玉器以飾品類為主,其中包括玉環,玉鐲,玉錐形器以及綠松石飾品等。男女墓葬用玉方面的差異反映了男性在社會組織結構中的主導地位。
除此之外,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 當時人們居住的房址相關的遺蹟,居址區的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相信也會帶給我們一些新的認識。本文所有照片均由考古隊提供。 最後,讓我們記住這些辛苦付出的考古人員的名字,感謝他們為我們的文明探清來路。
(老喬,文旅一線記者,曾關注“菏澤元代沉船發現元青花”“紀王崮春秋大墓考古”“曹操墓”等重要考古事件,並有重要報道,歡迎加微信q13475907590交流)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