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文旅街區何以持續紅火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休閒

  近日,筆者到東北地區一個縣城走訪調研,發現這裏的一個“不夜城”文旅街區經營得很不錯,傍晚時分就已人頭攢動,才藝表演、風俗展示、地方小吃等不一而足,傳統和現代齊聚,欣賞和參與共鳴。當地人頗為自豪:晚飯後帶外地朋友來此轉一轉,絕對“拿得出手”。

  提起文旅街區,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北京的前門大街、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寬窄巷子等。這些街區建成時間長,社會知名度高,消費形態豐富多樣,早已成為所在城市中的一張閃亮文旅名片。與這些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受知名度、遊客規模、消費能力等因素制約,可能難以照搬大都市的相關經驗,需要尋求切合自身實際的文旅街區發展路徑。

  中小城市該如何建設自己的文旅街區呢?筆者以為,不妨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是凸顯本地特色。人們之所以去某個地方旅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地方具有區別於其他地方的鮮明特點。即便是個小地方,只要特點鮮明,就有吸引人前往的可能。除了某些人造的現代景觀,這種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當地歷史文化的發掘利用。可以説,歷史事件、文化遺存和歷史人物等是一個地方的獨特優勢所在,是其他地方即便想模仿或“抄襲”都難以做到的方面。所以,中小城市建設文旅街區,應深耕本地歷史事件、文化遺存和歷史人物,充分發掘並努力講好本地歷史文化故事,展現特有的民俗風情,最大程度彰顯本地特色,並做好文旅衍生產品開發和配套服務,給遊客創造美好想象與回憶空間,讓人想來、願來。

  二是街區品位要高。中小城市建設文旅街區,絕不是簡單豎幾個牌子做一點歷史文化知識介紹就可以了事,也不應弄成小吃一條街或搞成鄉村大集。那些做法太通常不過,在互聯網時代和現代物流情況下,甚至不用到現場都可以實現。從很大程度上説,文旅街區能夠“活下來”“活得好”,關鍵在於其有品位,讓遊客能沉浸其中,感覺精神上有收穫,進而形成口碑效應,吸引更多人前來。這需要當地做好文旅統籌策劃,堅持高品位精心運營。一個可行路徑是,委託有相關經驗的專業文旅公司進行市場化運營,通過科學有效的利益分享機制,引入歌舞表演、技藝展示、互動活動等,切實把街區品位提上去、保持住。

  三是及時更新內容。不同於大城市,平日裏中小城市的外地遊客佔比不高,文旅街區接待的多是本地人。如果街區的文旅項目長期不變,難免會讓本地觀眾感覺審美疲勞,提不起興致一再到訪,這自然會影響可持續運營。街區運營方應採取措施,對街區展演項目、特色小吃、遊戲活動等建立和完善更新制度,不斷給文旅項目注入新內容,讓人們對其保持新鮮感,避免文旅街區熱鬧幾天就偃旗息鼓,而是實現遊客“長流”、常來常新。

  總之,建設與運營好文旅街區不僅關乎一座城市的外部形象,還關係着廣大遊客的旅遊體驗和從業人員的現實生計。期待各地城市管理部門能重視起來,用心用力用情打造高品位、可持續的文旅街區,為活躍夜間經濟、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城市品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注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馬洪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