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6月16日電 (高康迪)工人、教師、導遊……歷經多種角色的法國華人房車自駕及露營地協會會長姚曉競直言自己擁有“兩個人生”,即“在中國的三十年,在法國的三十年”,每一個角色的背後都是他“挑戰自我”得來的機會。
二十歲的姚曉競在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當工人時因好學上進,被公司推薦去武漢大學外語系法語專業學習,重返校園的他格外努力,畢業後,能流利進行法語翻譯。
“按照‘從哪來回哪去’的分配政策,我被分配到甘肅省外辦工作,主要負責接待外賓。”近日,姚曉競通過網絡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回憶説。
“你的法語是老式的,是課本上的。”在接待一名法國外賓時,外賓建議他去法國學習口語,並且願意提供幫助,對於一個有穩定工作的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不可選項”,但姚曉競毫不猶豫選擇出國提升能力,彼時的他已31歲。
1987年,出國的姚曉競在一所專門為法語專業畢業的外國人設立的大學語言系,註冊參加法語高級進修班,“當時,這所擁有兩萬多學生的大學,只有三個中國留學生。”他説。
為了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姚曉競利用暑假給法國旅行團當導遊,利用法國所學專業“中古史”“宗教美術史”給客人補充導遊講解詞以外的內容,漸漸在行業內有了名氣,常常有客人在去絲綢之路旅行之前,都要向旅行社問“是不是姚先生做領隊”。
他所兼職的旅行社便將“絲綢之路旅遊路線”給姚曉競帶隊,有一家公司要求他加盟,他欣然接受,由此正式踏入旅遊行業。
“法國人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中的任何小細節都很感興趣,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姚曉競不想拘泥於保守的旅行,國外房車旅行非常發達,既然對“絲綢之路”如此感興趣,為什麼不做“房車絲路遊”呢?
姚曉競決定自己創業,向法國房車旅行行業人士請教,積極籌備。2007年,他和法國老爺車協會會長一起帶着71輛各類車型,歷時47天從巴黎到達北京。
一路上找營地、換煤氣、辦理臨時駕駛證……姚曉競説,當時國內房車旅行並沒有完全開發,很多事情沒有可以參照的法律,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如今,中國的大西北房車露營地日漸開發,成為國外友人青睞的旅行之地。
旅途中很多國外友人喜歡問的問題,姚曉競便記下來,不知道的就查閲資料給自己的知識庫增加知識,“看到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到驚歎,又十分着迷時,內心是十分驕傲的”。
“自駕遊領域在中國剛剛興起,這種環保、自然、原生態、安全、隨意,不依賴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在疫情後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姚曉競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很多房車旅行愛好者與其聯繫,待國外疫情平穩後,將再次帶領歐洲房車自駕遊團隊穿越古絲綢之路,再返回歐洲。
現年65歲的姚曉競説,自己是幸運的,選擇了喜愛的事業,並用這項事業讓更多人瞭解到家鄉由內而外散發的魅力;將來會開發更多房車營地,帶一批批國外友人自駕旅行,來中國體驗其美食和歷史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