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養生之道,秘訣在“不藥”二字,果真如此嗎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同時也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在政治、軍事上都有過人的才能、顯赫的功績,又因其天生好學、自律,且通達人情世故,知人善任等優秀的品格,被不少學者、名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
曾國藩一生患有多種常見慢性病,其中之一是“牛皮蘚”。關於此痼疾,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軼聞典故。
相傳,曾國藩出生時,其祖父夢到有一條巨蟒纏在他家柱子上,曾國藩出生後家中一棵死梧桐樹竟然重新開枝散葉,煥發出生機,於是其祖父便相信曾國藩是巨蟒轉世。
而曾國藩的“牛皮蘚”也像是蛇的鱗片一樣的蘚,終其一生都沒能治癒,使曾文正深受其苦。
然而,即便如此,曾國藩一生不到不得已的時候,絕不會吃藥、用藥。
曾國藩在養生之道上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並多次寫家書傳授子孫養生之法。而秘訣謹在“不藥”二字上。
那麼曾文正的養生之道能否值得被現代人借鑑呢?
身心並治
他強調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主旨就是養生以治心為主,以“不藥”二字為準。
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剛惡曰暴,柔惡曰慢。
治口之道:二才交悌,曰慎言語,曰節飲食。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曰欲。
大概意思可以歸納為“懲忿窒欲,少食多勤,謹言慎行,勞逸結合”。
曾國藩也給兩個兒子寫信,告誡他們“體弱多病,只宜清淨調養,不宜賓施政治。”
同時用莊子的“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告訴他們凡事貴在順應自然變化,養生、治理天下事物也是如此。
不能隨意服食丹藥,應自在寬容,養生的根本就是養心。
教他們在眠食二字上用心,睡眠以養陰,飲食以養陽。同時保持心底寬廣,就能身體健康。
他對幾個弟弟也是以“不藥”二字相勸,曾國藩對季弟曾國葆容易發病,又隨意服藥甚為憂慮,他説:吾在外日久,閲事日多,每勸人以不服藥為上策。還説,餘所慮不在於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
九弟曾國荃當時在南京前線“一度肝病已深,痛疾已成,逢人輒怒,遇事輒憂。”曾國藩寫信對他説,此病非藥餌所能為力,必須將萬事看空,毋惱毋怒,乃可漸漸減輕。蝮蛇螫手,則壯士斷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當視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囑至囑!
曾國藩認為,肝火上竄,血不養肝,此斷非藥所能為,必須放心靜養,不可懷忿慪氣,不可提心吊膽,總以能睡覺安穩為主。就是説此病來自心理上的隱憂與畏懼,心病還需心藥醫。
養生為學並進
曾國藩提出養生六事,他説:“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勵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為學而強志。也就是通過讀書來養我浩然之氣。一個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自然身體康泰,這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也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普遍適用的養生經驗。
曾國藩相信人的氣質本由天生,唯讀書可改變;人的性格有缺陷,可用讀書彌補。
因此,曾國藩重視以書養生,以學養氣,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與審美品位,改變、滋養人體充沛氣血的根本途徑。
善相術的曾國藩説:書味深者其面自潤。
蘇軾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孟子》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可見讀書能夠陶冶情操、性情豁達、心情愉悦、正氣充沛,自然在不知不覺中掃除體內的陰鬱之氣,使人神清氣朗。身體氣血運行順暢,自然能面目紅潤、光彩照人。
所以説,養生不只是單純的一個身體,還要做到學識、精神、格局、境界等和諧統一,以達到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程度。
《黃帝內經》也講“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希望讀到此文的諸君隨時調整好身體、心理狀態,精氣神合一,水火既濟,身心強健,一生不服用藥石。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