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書畫印兼善?這位80歲的藝術家拋出了“打通馬蜂窩”理論
在上海,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4歲習字、5歲刻印、35歲學畫,在鄭竹友、方介堪、馬公愚、謝稚柳、陸維釗、方去疾、陸儼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師輩的教誨下,已是我國當代一位具有影響力的複合型藝術名家,但他卻説:“我就是一個老老實實、標標準準的‘老學生’。”他便是書畫印兼善的韓天衡。日前,他做客“藝道大咖:米雪對話海上文化名人”系列訪談第二季首期活動,現場分享他的藝術心得以及如何踐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年輕時候運氣非常好,得到很多大師輩的指導。他們對我藝術指導向再生父母一樣,給我深刻的影響和教育。”一開場,韓天衡便表達了對各位恩師的感恩:他的篆刻老師是方介堪,方先生説 :“你的篆刻不能模仿我”。謝稚柳指導他,説搞藝術一定要多讀書。黃胄告誡他,學藝要勤奮,除了吃飯睡覺,黃胄基本上毛筆不離手,即使來客人也是如此,其勤奮給他以非常深刻的印象。陸儼少看唐寅的畫,很小的一幅,卻像是在看一本書一樣讀,可見其對繪畫的研究的深入,這樣感悟藝術的精神影響着他……
而韓天衡自己,也是十分刻苦。上世紀50年代,他放棄了60元一月的工廠工作,堅決參軍,每月只有6元津貼。因為,到了部隊,他可以搞宣傳,寫文章報道,寫字畫畫。每個星期看電影的時間他主動值班,來畫畫。在當兵的四年時間裏,他沒有看過一次電影和睡過一次午覺。一有時間,他就到温州圖書館去借閲藝術資料,臨摹、創作。在公交車上,他也在思考自己的創作,曾經丟過3個皮夾子。28歲至42歲14年間,韓天衡在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裏,他刻了5000方印。他説,學習藝術,不要強調客觀原因。如今,80歲高齡的他依然每天堅持創作。
在談到如何做到書畫印兼善時,韓天衡拋出了“打通馬蜂窩”的理論。他強調,讀書是實現藝術融會貫通、相得益彰的利器,通過讀書來提高美學思想境界和眼界,有益於創作時的創新。
韓天衡自稱是“戀古的革新派”,指出推新出新是文化創新的本質,學習借鑑優秀藝術文化是出新的源泉。“我們借鑑傳統,學習的其實是主人的背後思想的“新“ 。追求始終散發光芒的新傳統去啓發我,滋養我。”韓天衡説,吳昌碩和趙之謙的篆刻書法都是出新的,所以我們去吸收他們新的思想與變,而不是用一味的模仿,那就舊了。
而在收藏領域,他從日本購回的“大西洞硯”與明何震“芳草王孫”印的故事,亦展示出新時代中國藝術家的文化立場和使命擔當。
“藝道大咖”系列訪談活動由上海新晉界創始人米雪擔綱出品人與主持人,中國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先生出任學術指導,力邀中國文化界各路翹楚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之道,用藝術向世界表達中國。作為靜安區推動藝術資源走進千家萬户的有益嘗試,該訪談活動得到上海市文化項目扶持資金和靜安區文化項目配送資金的雙重支持,以多元的優質內容,多樣的表達形式,為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傳播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在靜安文化館靜劇場舉行的第二季首期活動在網上同步直播,反響熱烈,觀眾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作者:李婷
編輯:吳鈺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