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休閒

“最近去哪兒旅遊了?”旅遊已經成為現在很多人見面聊天的話題。

旅遊讓生活更美好,旅遊業已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幸福產業。

發展旅遊走上致富路

“放下斧頭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這是內蒙古阿爾山一個林區的村民自己寫的對聯,也是旅遊助力脱貧致富的生動詮釋。

許多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但同時風光秀美、生態宜人,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積極推動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培育了一批鄉村旅遊目的地,遴選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10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199個。

村民不離土、不離鄉,靠發展旅遊走上了脱貧致富路。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11家單位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通過“景區帶村”“合作社+農户”等模式,幫助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脱貧摘帽。許多村民在家門口當上了導遊、司機,開起了民宿、農家樂,賣起了農家飯、土特產,實現資源變資產、變收入。湖南十八洞村、貴州花茂村、河北德勝村、江西神山村等曾經的貧困村,如今都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有老鄉形象地説:“小康就是吃有肉、住有樓,還有錢去旅遊。”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讓村民們吃上旅遊飯、成為旅遊從業者,也讓腰包逐漸鼓起來的他們走出家門、成為旅遊者。

新產品新業態新選項

大眾有了日益增長的旅遊新期待,需要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來支撐——構建以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為主要載體的旅遊產品供給體系,培育體育旅遊、工業旅遊、研學旅遊、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讓大眾的旅遊選項更加多元。

旅遊產品提質擴容,轉型升級,傳統觀光旅遊與休閒度假齊頭並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A級旅遊景區1.3萬多家,其中5A級景區306個;國家級度假區45個,省級旅遊度假區583個。

全國多地利用革命文物、新時代紅色地標等資源發展紅色旅遊。僅2019年紅色旅遊人次就達到14.1億。工業旅遊、體育旅遊、旅遊文創、旅遊演藝、房車露營、沉浸式體驗等旅遊新產品新業態,也在四處開花。

為了讓大眾的旅遊保障更加有力,文化和旅遊部加強市場監管,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旅遊產業佈局和產業發展環境。圍繞國家戰略,多部門加強協作,通過文化旅遊提升工程和旅遊發展基金等渠道,支持地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超過180億元,中西部、革命老區等地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提升了旅遊的通達性和便利性。

文化和旅遊部還積極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5000多家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免費開放,倡導各地在節假日、淡季推廣開展旅遊惠民活動,為兒童、老年人、軍人等特殊羣體實行免票等。

“説走就走”成為現實

機票、酒店、景點門票……現在人們只要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籌劃一場旅遊。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慧旅遊發展,讓“説走就走”的旅遊成為現實。

“預約旅遊”漸成社會新風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智慧旅遊景區建設指南》,對旅遊景區提出“限量、預約、錯峯”要求,推進旅遊景區預約常態化。截至目前,全國提供在線預約服務的A級旅遊景區超過6000家;4A級景區線上預約覆蓋率超過75%;在5A級景區中,除了開放式景區外,均已實現分時預約。預計到今年底,國有旅遊景區將全部實現在線預約預訂服務。

不用手機的老年人要出遊,是不是同樣方便?針對老年人面臨的智能技術運用困難,更多適老化智能服務正在普及。河北、浙江實現了“健康碼後台核驗”,老年人到景區旅遊,通過刷身份證等方式,後台核驗綠碼即可。

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不斷完善,各地也在建立健全線上旅遊投訴和處理機制,提高快速處理能力。江蘇開發了“啄木鳥”投訴系統,實時受理公眾旅遊投訴;雲南利用網絡平台處理投訴,平均辦結時間從原來的7天縮短到1天。

作者:本報記者 吳麗蓉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