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楊洪霞 朱昌娥
很多人都不曾想到,在雲遮霧繞秦嶺深處的鄖西縣上津鎮,還保存着一座如此完好的古城!
鄖西縣上津古城有着1800年曆史,是我國僅有的幾座保存完整的縣級古城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縣級古城。2007年,上津古城被國家評定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上津作為“天子渡口”,曾是大唐帝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詩人杜牧詩中描述的當年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船隻就是在上津登陸,然後由驛卒快馬加鞭,送入長安華清宮的。
如今,鄖西縣正大手筆規劃,欲將上津古城打造成“出秦入楚的休閒古驛站”、具有歷史底藴的“小長安”。
秦嶺深處藏古城,曾是朝秦暮楚地
從鄖西縣城向北走,一路雲山蒼蒼,林野茫茫。車行約50分鐘,就來到上津古城。
這裏是秦嶺南麓,境內崇山峻嶺,千溝萬壑。發源於陝西省柞水縣的金錢河流經此處,沖積出一片開闊地。上津古城,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歲月老人,佇立在金錢河畔,俯視腳下的芸芸眾生,在周邊鋼筋水泥的現代城市羣中,顯得是那樣的卓爾不羣,遺世而獨立。
現存的上津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明嘉靖三年告成,清嘉慶七年進行全面復修,至今城牆磚上仍有“嘉慶七年”、“上津公修”的字樣。
早年因其地處鄂西北邊陲,遊人罕至,常年默默無聞於深山。但歷史總是公平的,也正是這份緘默無聞,讓其免遭毀壞,還保留着當年的風韻,時至今日,仍能感受到當年古城的恢弘場景。
遠眺古城,城牆高約7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像一隻平放的靴子。古城長寬二三百米,周長一千餘米,牆體由青磚砌成,它東西南北四邊城門上的鎏金大字“連鄖”、“通漢”、“達楚”、“接秦”,顯示它通達四海的特點。
“上津處於秦楚兩國交界地帶,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的誕生地就在這裏。”上津鎮政府工作人員劉娟介紹,上津古鎮歷史悠久,春秋屬楚,戰國屬秦,歸屬轄區歷易秦楚,建制多變,所以有朝秦暮楚之説。
朝秦暮楚一詞,出於北宋晁補之的《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意指戰國時秦楚兩大國對立,一些小國為了自身利益,時而向秦,時而向楚。上津地處秦楚兩國交界地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自然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
秦楚要塞峙雄關,風雲際會千百年
扼秦楚之咽喉,據鄂陝之雄關,上津古城地處兵家必爭之地,歷代飽受戰火摧殘,但它依然“活”了下來,並且煥發着無限光彩。
上津歷史上曾14次建縣,6次設郡,2次設州。可考的歷史要追溯到1800年前。
三國時期,魏在此首建平陽縣。隋改設上津縣。北宋時,金人多次侵略商洛和上津。南宋年間,岳飛和金兀朮部將在這裏反覆拉鋸作戰。元世祖忽必烈把這裏設為屯糧基地。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大將鄧愈到上津平定叛亂。李自成、張獻忠曾把這裏作為東山再起的大後方。
解放戰爭時期,賀龍元帥曾在上津古鎮對面的白巖寨鏖戰。徐向前元帥曾在上津雲嶺血戰,李先念率領新四軍在上津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4縱12旅解放漫川關和上津鎮,成立上關縣。1949年,撤上關縣併入鄖西縣。
漫步在古城內,巷道青石鋪就,曲徑通幽,沿街門樓,飛檐翹角,古樸典雅。青磚、黛瓦、粉壁、馬頭牆,房屋都是明清徽派四合院風格,外牆的磚雕、木雕、石雕形色各異,屋頂飛檐斗拱,細膩壯觀。飽經滄桑之後,更富涵歲月質感和歷史韻味。
關山漫漫深宮冷,長留美人在民間
湖北民俗學者解釋:“上”乃天子,“津”為渡口,上津即為“天子渡口”。
隋唐以來,南糧北運有三條要道,東邊是沿海漕運,中有京杭大運河,西以漢口為集散地,穿漢江,翻秦嶺,達長安。在西線通道上,最為便捷的通道無疑是自漢江入金錢河至上津,再以騾馬馱運翻越秦嶺小道直至關中。
唐朝中葉,上津成為整個王朝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朝廷專設上津轉運使,上津一時成為漕運中心,稱為“上津路”。
當時,金錢河河牀很寬,往來船隻百舸爭流,商賈雲集。遙想當年,金錢河上帆影飄動,舟楫如林,岸上酒肆林立,旅店驛站迎接八方來客,該是怎樣一幅繁華的圖景!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上津人李錫兵認為,當年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們那裏起岸,然後快馬加鞭送進長安華清宮的。
“要吃大米到竹溪,要娶媳婦到鄖西。”十堰市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據專家考證,這是因為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歷朝歷代從江南選送美女進皇宮的船隊,經長江、漢水數月的水上勞頓到達上津之後,已人困馬乏,紛紛上岸休息,之後轉陸路穿秦嶺到達長安。而無數江南女子不堪漫漫征程之苦,害怕未來深宮之冷,上岸後乘機逃入上津、鄖西民間。
經過千年的繁衍生息,美女的基因被一代代遺傳至今,從而讓鄖西這片沃土美女生生不息。
李錫兵介紹,他記憶中(1966年以前)的上津渡口,每到晚上便有無數船舶以船頭對船頭的方式靠在岸邊,形成一條街道的形狀。1966年7月1日,鄖西縣城關至上津的公路修通後,金錢河河運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天子渡口”將重現,出秦入楚“小長安”
雖然往日“弘舸鉅艦,千舳萬艘,交貨往來,昧旦永日”的盛景一去不復返,但厚重的古城牆依舊屹立,像一部厚重的大書吸引着人們去尋覓歷史的吉光片羽,抒發思古之幽情。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上津古鎮四街燈光璀璨,捏泥人、吹糖人、扎燈籠、刺繡、剪紙、雕刻、唱山二黃、演高台故事、廣場舞等活動熱鬧非凡,當地羣眾、遊客臉上綻放着幸福的笑容。
上津鎮黨委書記汪建成介紹,鄖西縣正在圍繞“一軸兩帶七片區”規劃,將上津古城打造成“出秦入楚的休閒古驛站”、具有歷史底藴的“小長安”。
2018年,上津鎮啓動特色小鎮建設項目,包括明清老街修復、金錢河攔水壩工程、多孔橋建設項目、金錢河河道綠化工程、集鎮地下綜合管網工程等10個建設項目。
汪建成介紹,未來幾年,上津鎮將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片區開發、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全力創建“天子渡口·古塞上津”5A級景區。深度挖掘紅色旅遊、綠色旅遊資源,拓展上津古鎮文化旅遊產業板塊,豐富旅遊產品供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構建特色空間體系,重現上津古城盛景,展現天子渡口風采,真正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當前,明清老街修復、金錢河水生態修復工程即將完工,藉助一個人工鋼壩,金錢河水被引入古城西門外,形成了一個煙波浩渺的內湖。屆時,雕廊畫舫滿載遊客,遊樂其間,舟楫穿梭、商賈雲集的“天子渡口”盛景也將重現。
“我們將立足漢江、天河、金錢河,圍繞脱貧攻堅、生態建設、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重點,統籌謀劃和推動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在創建上津鎮5A級景區的過程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保護上津鎮歷史文化遺產、城鎮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確保上津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建設事業協調發展,讓金錢河真正成為一條流金淌銀的河流!”鄖西縣委書記張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