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到佛慧山看大佛頭,上山的路已修葺的很好攀登了,台階石蹬,扶助欄杆,到了佛龕前也是很寬闊的平台,供眾多遊人憑欄遠眺泉城景色。但是在三十七年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這一段疫情期間,也不能出門,正好趁此在家裏修整我以前拍攝的老照片。半年前有同窗好友送我一台掃描儀,可幫了我的大忙。我把四十年前拍攝的黑白膠片找出來,因當年沒來得及沖洗放大的一部分膠片,重新掃描整理。在這之前半年已經陸續掃描了一些。
我在2022年1月27日發表在齊魯壹點網《濟南有座大佛頭》裏曾寫到:“那時去大佛頭進山時沒有如今的兩座牌坊,沒有修葺規整的台階,沒有亭閣樓台,也沒有如今看到的大佛頭石室前面的寬敞平台,佛龕前面僅可容十數人立足,數尺之外就是懸崖。------要想看大佛頭,就是一條直上直下的土山路,坡陡路滑,年老體弱者到此皆望而生畏,只好退縮。”
現代作家周堅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去爬大佛頭時寫到:“於荊棵藤蔓中攀援,在巨石陡坡中迂迴------”
這座佛頭雕鑿在一個洞內石壁上,據現有資料考證是宋景佑三年(1036年)開鑿的。但是多有傳説,這個佛頭其實是隋唐舊制,不過是到了宋代又補塑的。
我認為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大佛頭北鄰的佛慧寺(後改名開元寺)就有唐代雕鑿的佛像,西南鄰的黃石崖更是北魏到東魏年間開鑿的,而西鄰的千佛山上的許多佛像石窟,都是隋唐年間開鑿的,那時在中國北方的濟南一帶就已經是全國佛教的中心了。至於這個佛頭為何只有胸像沒有下身,多有文章已有介紹,我在《濟南有座大佛頭》裏也有解讀,故此不再贅敍。
佛慧山這一帶是石灰岩的傾斜層面,這個大佛頭是依石壁鑿成的頭像,最早時這個洞口外有兩根石柱,構成洞門,後來石柱坍塌。在民國12年(1923)曾對石龕進行了整固。1993年又由濟南市文化局聯合歷城十六里河扳倒井村民捐資89400元修建了平台。
大佛頭坐落的這座山叫橛子山,昔日山頂上有個用石頭壘成的塔型橛子,濟南學者嚴薇青先生曾寫到這個塔:“粗約四、五人合抱,高與屋檐相齊-----在濟南城郊附近都能望見。”這個橛子是有風水講究的。後來在濟南戰役時,國民黨守軍王耀武下令拆除後築起了碉堡,現在則成了一個通訊鐵塔了。
至於當年的這個橛子塔,是否就是明代所建的文筆塔遺蹟呢?濟南府志記載:大佛山,在歷城縣東南十里,舊志雲一名佛慧山。上有文筆峯------又云大佛山頂,萬曆初平太守康裕建塔,以助文明之氣。塔建成後三、四百年中,在其後文人墨客佛慧山詩文中,未見諸提及,濟南文筆塔遂在冷落中堙滅。
從府志中我們得知,這座文筆塔是明朝時濟南知府平康裕主持修建的。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如不同意見的朋友可共商榷。
.
下面附老照片:
(本作者攝於1986年10月的大佛頭拱券佛龕門前,我退後兩米,身後即懸崖斷壁。)
當年遊人還能爬到佛頭上面去看究竟(攝於1986年重陽節)
1986年的佛慧山登山道,充滿了野趣。
那個年代還有南山的村民來大佛頭處賣柿子等山貨(攝於1986年重陽節)
.
以上老照片由本作者拍攝。
以下是民國時期的大佛頭照片(來自網絡)
大約攝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時的佛慧山還是童山禿嶺。
從山麓可望見大佛頭山洞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佛頭。那時沒有現今的顏料塗面。
.
作於2023.1.4
壹點號文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