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柬埔寨吳哥窟“最火”地標,佛像“迷之微笑”,原來背後大有故事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休閒

柬埔寨,是東南亞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這裏的名勝古蹟享譽世界。尤其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更是作為柬埔寨乃至人類建築史上的偉大奇蹟,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而至,探尋那個沉睡千年的吳哥王朝。

在吳哥窟眾多的名勝古蹟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是一個巨大佛頭形象,它寧靜安詳,閉目含笑,被稱作“高棉的微笑”。一直以來,這尊“高棉的微笑”佛像都“霸佔”了各種旅遊宣傳片的最顯眼位置,成為柬埔寨旅遊的“形象代言”。

我也是奔着“高棉的微笑”而去吳哥窟,它出自吳哥遺蹟羣中的巴戎寺(Bayon),坐落於吳哥通王城的中心點上,不僅是吳哥文化遺產的精華所在,也是廢墟藝術中的“翹楚”,得天獨厚的位置及精妙絕倫的建築造型,使其成為吳哥建築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巴戎寺建於12世紀末,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當年是由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在舊址基礎上建造的陵寢寺院。這裏有蜿蜒的走廊、陡峭的台階,以及被譽為“建築瑰寶”的54座寶塔,代表着當時鼎盛吳哥王朝所統轄的54個省份,佛語中將這個建築羣稱作“浮屠”。

站在遠處看,整座建築外觀呈現“金字塔”造型,最高層是一座圓形寶塔,地下二層分佈着48座寶塔,如“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中心寶塔。寺廟下面兩層也頗具看點,外側廊壁分佈着各式各樣的浮雕,儘管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如今依舊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故事內容。

寺廟廊壁上保存的豐富生動的浮雕,記錄着當時的戰爭場景、社會生活和洞裏薩湖風光等等,題材豐富,造型精緻,活靈活現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把那段遙遠的時光鐫刻在石頭之上,永恆定格了那一段段歷史。

而巴戎寺最具看點的,當是這裏的“佛塔塑像”,每一座寶塔四面都刻有神態各異、面帶表情的巨大佛像,叫做“四面佛”,四個面的佛像分別表達了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境,但佛陀喜悲皆不形於色,所以我們看到的佛像表情安詳,但細看卻又不盡相同,帶有發人深省的“高棉的微笑”。

這些佛像共有216個,不喜不悲,安詳寧靜,嘴角上揚,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有異曲同工之妙。穿行在巴戎寺,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看到寶塔上面帶微笑的佛像,感覺甚是神秘。因此,有人説,這裏每一張笑臉都是以闍耶跋摩七世為原型而塑造的。

民眾來此朝拜,就等於參拜了國王,因此更加效忠和敬仰國王。這些佛像都淡定恬然地笑對人間,讓後人從中得到無窮力量和心靈慰藉,這看似平和的笑容卻包容了愛恨,超越了生死,彷彿背後都有着不可言説的故事,自古至今,讓面對它的人自由評説、想象。

至於巴戎寺確切的功能及象徵的意義,誰也無法確定,至今仍是一個謎。這裏看起來不像寺廟,不像宮殿,也不像墳墓,或許還有人們不知道的答案。但當漫步在巴戎寺,與千年前的“微笑”對視,那種視覺的震撼,不止停留在雕塑建築本身,更會印刻在內心深處。

巴戎寺因為有“高棉的微笑”,使其成為吳哥窟最受歡迎的景點,每天遊客絡繹不絕,有的人在這裏看熱鬧,有的人在這裏拍合照,也有的人選擇在古老遺蹟的台階上,席地而坐若無旁人地看看書,不同的心境,也會決定了每個人的所看所感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