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千年江南古鎮,雖然有些破舊不堪,卻藴含了滿滿的歷史滄桑感
長江是中國地理一個重要的分界線,江之北稱北方,江之南即為江南。説到江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日夜汩汩流水的古鎮,那些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才子佳人的畫面讓江南充滿了靈性。今天就給大家説説一座位於嘉興的崇福古鎮,或許你對崇福的皮草比較熟悉,崇福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皮草名鎮”榮譽稱號。
崇福古鎮,古稱語溪,又名御兒,語兒,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唐乾符六年(879)為義和鎮,後晉天福三年(938)置崇德縣,直到1958年與桐鄉縣合併,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縣史的古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番風情,京杭大運河孕育了崇福這座古鎮。
崇福古鎮的老街區主要有縣街和橫街,縣街其實是一條很小的弄堂,沿街的房屋大多數都是在木質結構上稍作改造,僅有少數幾座還是原汁原味的老房子。但是老房子只是保留並沒有被保護起來,房子中堆滿了雜物,陳舊不堪。
沿街縣街走大概100多米就來到古鎮中最重要的商業街-橫街。它是由眾多的廳堂弄堂、名人故居和深宅大院組成的,其建築年代由明清延續至民國,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歷史風貌,是浙江省級文保單位。舊時江南的人,喜依水而居。推開門便可見古老的運河水,那流淌千年的運河水啊,綿綿不絕。300多米的橫街上,前店後宅的傳統商業街市風貌依稀可見,沿街明清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一切彷彿在訴説着崇福古鎮的繁華。
橫街路面相比於縣街,稍有寬闊,但是大部分路段也僅有3米左右,還是稍顯窄小。沿街的房子也多於縣街差不多。木結構的、磚混結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都有,且新舊不一,在狹窄的弄巷中原地翻建的,感覺逼仄侷促,顯得風格零亂,不過還是保留了原來街巷的老舊風貌。老舊石板的規格又闊又長,本來粗糙的石板已經被路人的鞋子磨得十分光滑。路上行人稀少,多數都是本地一些中老年人,年輕人幾乎碰不到,遊客更是寥寥無幾。
橫街不僅商業繁榮,更是崇邑望族集聚、名士鄉賢生息之地,歷來名人輩出,代有俊才。明代布政使勞永嘉的故居,清初浙派詩人代表人物吳之振的守愚堂,清末著名畫家吳滔的故居、辛亥女傑秋瑾摯友徐自華的故居、足球名將戴麟經的故居、中科院院士橋樑專家程慶國的故居、民國滬軍都督陳英士學過生意的善長當等均在橫街。不過由於大多數的民居廳堂尚不開放,對歷史人文的掌握也過於稀缺,少數幾個能進入的也是破落不堪,細看之下似乎缺少亮點,可能還是沒有能看到其中的精華部分,也是導致這裏遊客不多的原因之一。不過今年,崇福開始本着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文物維修,進行精工打造,老宅修繕工程也在有序推進中。
司馬高橋南北走向,跨京杭大運河故道,單孔石拱橋,是京杭大運河崇德故道上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座石拱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清乾隆十四年重建。同治三年毀,光緒二年重建。橋長29.4米,寬3米,淨跨9.7米,拱矢高5米左右。南北兩頭各有石階28級,每一級階石經過歲月的洗禮,無數人的踩踏,已磨得發亮了。司馬高橋保存基本完好,造型雄健,遠望如長虹,在司馬高橋周圍,綠草叢生,使其多了一份生機。
筆者最後只想説,堅持客觀真實,描述眼中所見的古鎮,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主觀上絕不弄虛作假,胡亂捏造。親愛的網友們,你們覺得崇福古鎮怎麼樣?
雖書讀不多,文章寫得不好,但筆耕不輟堅持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點贊,收藏,純粹個人原創,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