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務派總體上分為兩大派,一者是偏重自造的左宗棠、張之洞;一者是偏重買買買的李鴻章。相應的對於西方入侵者也就產生兩種方式,偏重自造者主體主張反抗,偏重買買買者主張妥協。
兩大派別的典型代表就是左宗棠和李鴻章。張之洞畢竟比曾左李晚了一個“年齡代”,張之洞崛起已經是1880年代了,不像曾左李崛起於剿滅太平天國。
兩次戰爭讓清廷徹底失去存在“合理性”
李鴻章受到的各種攻擊主要是保守派、清流,但他卻有英法俄日等外國侵略者的青睞。從而無論怎麼攻擊,清廷都不敢也不會對其有什麼重大懲罰。
左宗棠作為“洋務派領袖”同樣受到保守派、清流地攻擊,同時更多了“買買買派系”地攻擊,外國列強地攻擊,清廷內部“扶滿抑漢”思想地攻擊。因此,左宗棠在改革中受到的阻力更大,更不容易。
晚清對西方的一味妥協退讓,雖然延緩了統治階層因為戰爭而導致顛沛流離、經濟更大的顛簸,但因為其領土不斷被出賣、經濟和司法主權不斷被讓渡,造成其存在的“合理性”逐漸降低。
“合理性”不是“合法性”,現代人再説封建社會的“正統觀”就純粹是殭屍復活了。“合理性”就是你這個政權存在的意義,老百姓的話語就是“你存在有什麼用”!因此,“合理性”無外乎就是保護百姓不受到外人的侵害、保護朝廷的邊界(也就是祖宗的房基地)、讓百姓活着吃飽等等。
其一:
其二:清廷作為少數民族政權與漢精英“完美合作”的典範,顯然讓漢精英更多地想到漢唐“榮耀”,從而降低與其“合作”的意願。
其三:
“甲午戰敗”的徹底戰敗,使得“洋務派”徹底失敗,中國由不算弱變成徹底弱國,民間漢人精英階層中的“抵抗派”則對其徹底失望,走向了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更為嚴重的就是,大部分官僚階層、精英階層則走向“物質主義者”,只要是能夠得到利益,一切皆都可以拋棄,由此,李鴻章、袁世凱等“精緻利己主義者”紛紛茁壯成長。
李鴻章依賴侵略者,左宗棠則利用侵略者以自我為基礎制夷
晚清不斷地更換“依賴”者,但每次換每次都被欺騙,李鴻章等人美其名曰“以夷制夷”,但都不如左宗棠的一句話“外敵如犬,肉盡而食骨”,左宗棠是“利用”外國侵略者。
英國作為第一個入侵中國、打開大門的西方國家,因此,李鴻章希望“依靠英國”去進行洋務運動。然而,英國在晚清時代,對於晚清的幫助非常有限。特別是“甲午戰敗”前,美國和日本之間關係密切。“甲午戰敗”後,英日之間關係越來越密切。
在此情況下,晚清政府選擇“依賴”沙俄。結果,晚清靠誰誰不靠譜,其結果就在於“國力”不是靠誰,而是靠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獲得的。
相反左宗棠一直是“利用”而非“依賴”外國侵略者。以福州船政局(福州馬尾造船廠、船政學堂等)為例,左宗棠認為英國是當時中國的主要敵人,不可能真心教我們。因此,選擇法國比較合適,法國為了和英國競爭,會教得更多一些。因此,左宗棠和法國工程師簽訂了合同。
合同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給你高工資,你在三年內教會我們開船、教會我們一些造船技術、教會我們一些大海戰的戰略戰術,如果能夠完成這一任務,給你們高獎金!但除了高工資、高獎金外,你們一切不得插手,並按照我們的考核認定你們是否完成任務。
也就是説:左宗棠從來就不認為法國人會真的把一切交給我們,那沒關係,你的基礎是0。從0你教到3,我們就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不然,你給我一張圖紙我都不會看。你想賺錢不?想,就教給我。
可以説,左宗棠就是“拿錢砸”,砸那些希望賺錢的人、希望藉助船政局引入本國武器的人。但是左宗棠在與法國人簽訂的合同中,有意識地規避了後者意圖。
可以説,左宗棠和李鴻章給我們帶來許多價值。李鴻章的“買買買”從來帶來的只是“表面上的強大”。但左宗棠的“買造結合”戰略卻給我們打下了“強大”的基礎。
歷史已經給出了兩種道路的結果,李鴻章的“買買買”除了留下教訓外,只有一堆廢銅爛鐵。左宗棠的“買造結合”卻使得1950年之前,中國海軍的“軟件”仍然以“船政”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