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是一支完整集結的大部隊有序出發,而是不同部隊不同地方不同時間的開拔,基本都是開始於1934年至1935年間,然後在1935年至1936年到達陝甘地區。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還是很早很早以前的青少年時代,曾經如獲至寶地讀到鼎鼎大名的一本書,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書中寫長征是“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差不多四十年之後,我才終於有機會來到了這個“福建的最遠的地方”——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西南角的中復村,當年中央蘇區的東大門,現在一般多指其為“紅軍長征第一村”。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作為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的中復村,是因為這個村子的人大多姓鍾,他們在這兒建造客家人特有的圍屋而居,慢慢的,村子越來越繁華,成為了周邊的中心,就改為:中屋村。1929年,紅軍攻入長汀城,改村名為:紅屋村。直到幾十年前,村長將村名改為中復村。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中復村是個古村,進村先要跨過一條小河,連着千年“官道”的是村口的一座廊橋,已經很有些年頭了,歲月的滄桑爬滿了橋柱,留下斑斑駁駁的痕跡。老早以前叫接龍橋,始建於明朝,自古便是村裏最熱鬧的地方。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現在流傳的很多故事都和紅軍有關了。1929年以後,紅軍常常在此宣傳革命、分田分地、動員徵兵,當地人又把橋稱作“紅軍橋”。廊橋上刻有一條等高線,現在依然清晰,線高在1.5米左右,應該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漢陽造步槍的高度。“人比槍高當紅軍”——當地人現在都還在説那規矩,這是當年紅軍徵兵處的等高線。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當年這一帶,“父母送兒上戰場”的故事比比皆是,先後有2000多名子弟從這座橋上走出去,僅中復村就有近600人蔘軍,跟着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九軍團、紅軍東方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等等走上革命道路,大多數直接奔赴戰場,到達陝北時只剩10人,最後活着回到村裏的,僅有6人。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作為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復村的建築新舊交雜,古舊建築也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主要還是因為其在革命年代的那段歷史。當時不能參軍的羣眾,抬擔架,救傷員,送補給,修工事;擔架不夠,老百姓就卸下自家門板;磚瓦告急,老百姓就拆了自家房子,就這樣和紅軍一起共同築起了“血肉相連”的蘇區防線。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所以至今還存留許多看似“彆扭”的老房子,門口兩塊門板參差不齊,那是後來拼湊起的房門。還有的老房子房子早已不存,地基仍清晰可辨。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對着廊橋的老街不長,也就百十來米,過去油鹽醬醋的,現在大力發展電商,於是取名也叫紅軍淘寶街了。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老街的頭裏是一座小廟,左轉便是中復村最著名的觀壽公祠。
翹角飛檐的觀壽公祠,是一座古樸的鐘姓客家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末,有400多年曆史,佔地面積500餘平方米,門樓為喜雀巢式結構,古樸莊重,是長汀十大門樓之一,保存完好。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松毛嶺保衞戰的紅軍總指揮部就設在此,朱德總司令就在這裏親自指揮了戰鬥。觀壽公祠內設有展陳室,陳列了朱德、羅炳輝、蔡國藩等人的辦公室,松毛嶺戰鬥的部分遺物、作戰圖。展現了"長征從這裏開始"的歷史。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1934年9月23日,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等3萬餘人,在松毛嶺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戰鬥七天七夜,紅軍犧牲數千人。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在觀壽公祠前召開誓師大會,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觀壽公祠前就是紅軍廣場了,有紅九軍團二萬五千里長徵零公里處碑石。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倪熊:中復村——“紅軍長征第一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