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錦繡綠城如畫卷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休閒

樹木園美景如畫

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 文 馬 健 圖

住在熱鬧城市中的人們總嚮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

如今,漫步中原西路,放眼四周,滿是生機,高、中、低錯落有致的生態廊道築成一道厚實的綠色屏風,將遠處疾馳而過的汽車聲響阻斷得若有若無,耳邊只傳來婉轉悠揚的鳥鳴聲。高大的銀杏樹、紅色的紅葉石楠……寬50米的綠化帶釋放出充足的負氧離子,曬着太陽漫步其中,愜意安寧。

森林和公園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最經濟的“吸碳器”,也是天然的空氣“淨化器”。

如今的鄭州,城內城外,越來越多的綠色空間,讓市民感覺清新舒服、心曠神怡。“十三五”以來,鄭州市把造林綠化和生態園林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和公園城市建設,實現荒山披錦繡,國土繪丹青,為鄭州高質量發展繪就了最美底色。

鄭州,一座公園城市,一座生態綠都,依偎黃河邊,正在幸福地成長。

建設兩個綠圈 市民樂享綠色效益

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羣眾逐漸從注重“温飽”轉變為更注重“環保”,從“求生存”提升到“求生態”。擁抱森林、暢享綠色成為追求美好生活的百姓越來越迫切的渴望。

目前,鄭州市有林地面積372.4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5%,森林蓄積量達930萬立方米。建成區綠化總面積2.09億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1.2%,綠量的增加帶來的生態效益不可低估。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建成市級以上森林公園25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建成森林特色小鎮18個,創建森林鄉村206個。建成區已形成以西流湖公園等4個千畝以上公園為核心的“城市綠心”,完成新建公園微公園1087個。全市林業廊道綠化率達97%,3588公里長生態廊道全部實現“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閒在林間”,完成鐵路沿線、生態廊道、過境幹線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綠化提升3945萬平方米。一座座公園、一條條“綠道”對調節氣候、阻擋風沙、降低塵埃以及PM2.5、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顯著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

為構建森林生態系統,強壯城市之“肺”,“十三五”以來,鄭州市堅持規劃領導、項目化推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外圍生態隔離圈、中心城區綠色生活圈建設。

先後制定了《鄭州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1—2020年)》《森林鄭州生態建設規劃(2020—2035年)》《鄭州市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專項規劃》以及《鄭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30年)》《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建設規劃(2016—2025年)》《鄭州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年建設規劃》等,逐項狠抓任務落實。

着力解決“地從哪裏出”。堅持以科學規劃為統領,向退耕地、困難地、廢棄礦區、關停廠區、城市拆遷和流轉土地要空間,在建成區,拆遷出來的10畝以下的地塊不再用於開發建設,全部用於綠地和公共事業建設,保證園林綠化用地,做到應綠盡綠。

從中原西路生態廊道到S312生態廊道,從鐵路沿線綠化到出入市口提升,從郊野公園到地鐵口綠地,隨着一項項工程的完工,鄭州綠色愈加濃郁,荒山披上綠衣,道路繫上綠帶,城區裝上綠心,城鄉“綠”出新高度,處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之美。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生態建設“榮譽簿”也在不斷加厚:2020年,鄭州市順利通過國家森林城市複審,成功創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的省會及以上城市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公園城市,生態綠都。

如今在鄭州,無論是坐在公交上,看熟悉的街道被“染綠”,還是走進公園,用相機定格美景……生態綠化帶來的幸福感,充溢着每個市民的心間。

治理城鄉結合部 加厚空氣質量“防火牆”

鄭東新區圃田鄉位於城鄉結合部,由於商都路路況差,大貨車多,批發市場多,道路揚塵現象曾經較為突出。實施出入市口、商都路、安置區片區、京港澳高速廊道和商都路廊道生態綠化整治提升後,短時間內完成了防腐木市場、木工機械市場商户的搬遷和違建拆除,消除了大氣污染源,使周圍大氣環境明顯改善。

2018年以來,鄭州市把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作為鄭州市“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制定《鄭州市城鄉結合部聯防聯控區域空氣質量考核辦法》《鄭州市城鄉結合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案》《鄭州市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等,在12個縣(市、區)、開發區的36個鄉(鎮、辦、園區、管委會)開展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剷除滋生大氣污染的源頭,努力將城鄉結合部打造成無垃圾積存、無黑臭水體、無私搭亂建、無“散亂污”企業,基礎設施全覆蓋、城市功能全配套的美麗區域。

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落實空氣質量實施周獎、月考核。3年來,城鄉結合部各鄉(鎮辦)已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將生態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串珠成鏈,變“盆景”為“風景”,進一步加厚城區空氣質量“防火牆”,對打造環城生態屏障、治理大氣污染、優化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重要意義。

項目陸續開工 發力黃河生態保護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重大國家戰略。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河生態保護是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重要的支撐。

2020年3月12日,鄭州市啓動打造全長158.5公里、面積約550平方公里的沿黃生態廊道項目。目前,長約1.2公里的沿黃生態廊道八堡村示範段工程已建設完成,新修成的由紅藍兩色組成的騎行道在藍天下延伸向遠方,道邊新栽植的油松亭亭玉立……待到春暖花開,這裏定會成為人們體驗黃河文化、享受慢生活的好去處。

而距此向南,2021年元旦期間,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點工程,S312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正式開工。

鄭州市還將按照“一屏二區三網四帶多組團多園區”的總體思路,重點推進邙嶺森林生態、大堤景觀生態、灘地濕地休閒生態建設和黃河支流水質提升,高標準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

“一屏”為黃河生態屏障;“二區”為西部生態涵養區和東部平原防護區;“三網”為縣鄉道路防護林網、河溝渠堤防護林網、平原農田防護林網;“四帶”為以京港澳高速、鄭雲—繞城—S88線、連霍高速、鄭民—繞城高速為骨架的高速公路、快速路、鐵路、國道、省道等構成的城市生態隔離帶;“多組團”為鄭州市主城區、各縣(市)區主城區及其周邊鄉鎮的生態組團;“多園區”為灘地公園、森林(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遺址生態文化公園、郊野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

在建成區,鄭州市還將新建公園、微公園、小遊園200個,推進鞏義市禮泉—伊洛河郊野公園、金水科教園區郊野公園等12個郊野公園建設,開工建設長江西路等14條生態廊道,完成黃河大堤、紫荊山南路等130條道路綠化,逐步完善郊野(森林、生態保遺)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微公園(小遊園)體系,基本形成“城在林中、園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隨”的生態格局。

可以想見,不遠的將來,隨着這些工程的實施,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助力鄭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實現由“綠城”向“綠都”的華麗轉身!

一個生態更加美好的鄭州,必將在不遠處與你相約。

【來源:鄭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