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在《愛蓮説》裏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自古歌詠者甚多,今天只選擇性賞唐詩的牡丹。
在唐代,長安城內、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據《杜陽雜記》記載:“高宗宴羣臣賞雙頭牡丹”。《酉陽雜俎》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劇談錄》載:“慈恩寺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五六百花,繁豔芬馥,絕少倫比”。
上有所好,則下有所效,於是培植牡丹蔚然成風。唐中後期牡丹栽培中心從長安逐漸轉移到東都洛陽,還有這樣一個傳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鏡花緣》,裏面也有寫:
於是牡丹從此在洛陽紮下根來,並逐漸繁盛。而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你看看,諸多大家都來研究牡丹,歐陽修這樣的文壇巨擘還專門為此寫出理論著作,可見牡丹的地位非同一般。
從以上材料可知唐代以來牡丹的地位,民間冠以“花王”之稱,現在更是與梅花爭搶國花之譽,支持者甚多,分庭抗禮、各不相讓。然後回到唐詩,梅固然深受喜愛,牡丹更是萬千寵愛於一身。
1.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應該是最出名的詠牡丹的詩,詩人利用對比的手法,把庭前嬈豔麗卻缺乏骨格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的荷花與牡丹對比。從而得出結論: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時節引來萬人尋芳,驚動了整個京城。
詩人通過對比,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中“唯有”是一種不二的選擇,強調牡丹的獨一無二也是回應上面兩句,是經過了認真比較,確認了“非此莫屬”的地位的意思。在這樣的美好評價和高度概括之後,再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作結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賞花傾城而動的習俗,又從側面襯托了牡丹花的誘人魅力。
2.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詩人開篇就直抒胸臆:誰人不愛牡丹花呢?應該是沒有的。 “好物華”就是好景色,洛陽城裏的好景色讓牡丹花佔據並壟斷了。“占斷城中好物華”一句,即是對提問的回答。暮春時節,羣芳凋謝,牡丹獨開,於萬紫千紅中一枝獨秀。她這樣美,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裏隨風翩舞吧,那千嬌萬態勝過燦爛的朝霞飛騰。詩人後兩句以洛神喻牡丹,由實轉虛,是用了加倍襯托的藝術手法寫出牡丹的天姿國色人間少有,詩法之精妙。
3.牡丹花
唐·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寫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羅隱,也是牡丹的忠實擁躉。前面説牡丹能夠與春風與共,在春光中猶如錦繡羅綺包裹燦爛奪目。“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是千古名句,想着如果牡丹化而為人該是傾城傾國的姿色,即便不流露絲毫感情也令人心動。芍藥那麼美只能作為牡丹的近侍,荷花那麼美也應該遠遠避開以免被比下去。可惜韓百令儘管功成名就,可這樣錯過你的美好空度過一生,滋味未免平淡。”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這兩句有個典故:唐代有個人叫韓弘,他做了中書令以後,覺得京城裏大家都喜歡知牡丹花,整天的玩花賞花,導致整個社會風氣不好,所以這個人板起面孔,很嚴肅的下令把所有的牡丹花都砍掉。
4.牡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一開篇便點名牡丹的地位——百花王。牡丹在暮春時節羣花落盡殘紅時開始綻放,人們都稱她是百花王。接着又説全天下的花卉,牡丹是天下無雙的美麗,該是人間第一的花。“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兩句一層比一層高,把牡丹誇得無雙,“無雙”“獨”都是一等一的褒獎,再加上天下,人間,那就説只有天上的仙草神花才能比她更美了。可謂是真心實意愛牡丹!
5.惜牡丹花二首
唐· 白居易
一、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二、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白居易也是愛牡丹之人,寫牡丹的詩歌有好幾首,這兩首可以看出其對牡丹的憐惜疼愛。
第一首寫他惆悵地看着台階前的紅牡丹,因為傍晚到來的時候發現只剩下兩枝殘花還開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風颳起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裏我對這些衰弱的卻紅似火的花產生了憐憫之心,拿着火把來看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兩句極盡疼愛的姿態,這與蘇軾《海棠》一詩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蘇軾是否有借鑑此詩?
第二首寫暮春時節冷雨蕭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紛紛飄落,隨風飛散。縱然是晴明天氣裏,殘花落地猶覺得惆悵,何況在風雨之中,飄零在污泥爛土之中更覺得慘不忍睹。對牡丹凋零的感嘆,也可見其愛惜之情。尤其後兩句讓人想到黛玉葬花所詠《葬花吟》中“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不忍心其零落成泥碾作塵,與泥水同污。當然,這裏可能不僅只是寫話,也寫人的心志,不遠同流合污的氣節。
詩人們喜歡牡丹不僅她的花朵碩大飽滿,花瓣層層疊疊雍容華貴,如果僅僅如此便不會有洛陽牡丹的傳説,也不會贏得這麼多人的喜愛。富貴之花?高貴姿態?推薦張抗抗女士一文《牡丹的拒絕》。摘錄一段:
不過,個人才疏學淺,發現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詩人都有歌詠牡丹的詩,但是李白、杜甫的實在沒有搜到。如果有知曉的可以分享一二,我也長長見識,希望不吝賜教!如果有其他的寫牡丹的名句也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