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休閒

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志向,他要到達的地方不論多遠,他最終都能到達。即使山海盡頭,也不能限制他前行。

註釋:

志:指志向、理想、目標或者意志。

距:指邊緣,指到很遠的地方。

無遠弗屆:漢語成語,指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

限:指限制或阻止。

原文: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鋭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聯璧》

《格言聯璧》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兇類。被稱作“成己成人之寶筏,希聖希賢之階梯”。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出自清代學者金纓的《格言聯璧?學問篇》,意思是説:一個人如果志向遠大,那麼他志向所指的地方,無論多遠都能到達。

典故原文是: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其實是在講人的精神意志所產生的強大力量。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追求,就會為此克服困難,不懈奮鬥;同理,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如果有堅定的追求,也會為此付出努力,直至最終實現自己追求的目標。

這條格言,是想説,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這樣一種集體志向,也是一種強大的追求,這種追求“無遠弗屆”,誰都無法阻擋。

所以,最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就是尊重這種追求,沿着這種追求所指引的道路,讓各個國家都攜起手來,羣策羣力、合作共贏,共同開闢嶄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共創繁榮美好的新世界。

典故原文是:夫輕重強弱之形,諸侯合則強,孤則弱。

意思是:關於國家輕重強弱的形勢問題,各諸侯國能夠聯合起來就強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禮記?禮運》中的典故“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強調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典故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國古代哲學理念,指出,尋求永續發展之路,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經》,意思是大道以其自身為原則,“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揭示了宇宙的特性和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