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逢秋·讀秋·知秋

文/侯琳之(河南)

逢秋

秋,踩着季節的年輪,如約而至;風,應着去歲的承諾,悄然降臨。

秋風,搖曳着,樹葉沙沙;秋雨,拍打着,窗欞嘩嘩。這風這雨,這秋的精靈秋的夥伴,彷彿向世界高調宣佈:秋天來了!

於清夢中醒來,裹一裹單薄的被子,我不由自言自語:“有點涼,秋天真的來了!”

就這樣與秋重逢,在不經意間,在這個清冷的夜。

昨夜秋風凋碧樹,黃葉站枝頭,紅葉染楓林,菊花處處俏。

一夜秋風,吻過大地,門楣上竟掛了秋霜。門外,落英繽紛,惆悵了我的心緒;原野,秋草枯萎,滄桑了我的視角。

目光迷離中,對生命的思索,從落葉、秋草開始。就這樣,我觸摸了秋的温度,我捕捉了秋的氣息,我聞到了秋的味道。

掃秋,帶着不忍與不捨,目光隨落葉翻飛,思緒與落葉纏綿;掃秋,帶着對生命的敬畏,拉開了讀秋知秋的序幕。

秋天,孕育遐思;秋天,豐富想象。

秋夜,遠離塵世的喧囂,煮一壺香茗,讀半部論語,沉澱浮世繁華,過濾流年心思,讓靈魂在時空的對話中經歷洗禮。

秋夜,卸下俗世的偽裝,或憑欄遠眺,或倚窗深思,“何當共剪西窗燭”、“卧看牽牛織女星”,讓靈魂體味一次古人的心路歷程。

秋日,給心靈一次空暝的旅行。或登高望遠,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或振臂一呼,抒胸中豪情,吟萬千詩行。

秋日,給心靈一片自由的天空。捧一束陽光,在無聲的靜默中,讀秋;拈一片落葉,在無言的對視裏,知秋。

讀秋

秋天,既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季節,又是文人墨客抒發情感的載體。

詩言志,志本是心靈的流露。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不同的心情,觸發的是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抱負,同樣有不同的作品代言。雲淡風清為秋,滿目蕭條亦為秋;碩果累累為秋,離愁別緒亦為秋。

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越,沿着時間的主線,踏着歲月的軸心,尋着秋天的足跡,我在秋的時空徘徊。在秦磚漢瓦的前朝故都和村落,我與詩人握手,我與秋風擁抱,我與秋月對望。在唐詩宋詞的文化長廊與搖籃,我在秋韻裏留戀,我在秋詞裏陶醉,我在秋曲裏高歌。

秋,你這個意象大師,以你的蒼涼、婉約,讓詩人駐足,讓詞家停留。思想在秋的波光裏映射,靈魂在秋的心湖裏沉靜。

思鄉。秋思寄鄉愁,一吟淚沾襟。“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你讓遊子的酸楚,淪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飄零在他鄉的黃昏。“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你以大景寫哀情,秋入鄉心愁割腸,壯士難掩旅思淚。

傷別。秋夜送友人,離愁鎖眉心。掩卷漫步,我來到潯陽江邊,與白居易在《琵琶行》裏相遇。“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江風、夜色、楓葉、荻花,或許,還有點點漁火,如此淒涼冷落,更加襯托和渲染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活畫出的,是一幅秋江別離圖。

懷人。送君終有別,懷人不需猜。西子湖畔,岳飛墓前,趙孟頫的《嶽鄂王墓》,成了懷念故人的精典之作。“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這是一支悲憤的悼歌,起興於岳墳的荒涼,傾吐的是,對英雄的深切同情。詩人,你把痛苦感、不平感,灑向字裏行間,足以催人淚下。

嘆時。時令既為秋,心已知暮年。“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的長歌行,對時光的懷戀,對韶華的易逝,溢於言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和黃昏,生命的秋。李商隱,你這個憂鬱王子,是在嘆時,還是在抒己?是嘆生不逢時,還是憂國憂民?

秋,你這個意象天使,不光為詩人詞家,準備了豐盛的悲與傷,懷與愁,你也醖釀出了,喜形於色的樂,波瀾壯闊的美,點綴出不一樣的秋。

喜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好一幅秋色迷人的畫,好一曲生命力旺盛的讚歌。杜牧老者,你豪邁向上的精神,英爽挺拔的氣概,滲透在了,楓林的喜,自然的愛,讀來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贊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是誰在贊秋?劉禹錫,你大筆揮毫,掃去了文人墨客悲秋的傳統。你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你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景色,你志在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這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義薄雲天!

轉瞬,我已站在古與今的分水嶺上。跨進現代詩歌行列,我遇見了沙白,他的《秋》,給了我清新靚麗的震撼。“湖波上,蕩着紅葉一片,如一片扁舟,上面坐着秋天。”寥寥幾句,那江水,那紅葉,那秋天,就這樣慢慢地,被推到了人們面前。那美的景緻,那美的畫面,讓人欣喜,讓人陶醉。讓人,立刻獲得了美感和樂趣。

思鄉、懷人、嘆時、傷別、悲秋、喜秋、贊秋,構成了讀秋的基本要素。

我在吮吸,滔滔華夏經脈乳汁的營養;我在擷取,悠悠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我在整理,綿綿長河裏秋的懷想、秋的思緒。

知秋

鍾愛秋天,由來已久。這不是標新立異,也無意譁眾取寵。

兒時,秋日暖陽下,草垛子上的温度,蓬勃了我的遐想。碧藍的天空上,悠閒的白雲幻化出各種動物,叢生了我的想象:天際邊,天河岸,有沒有住着神仙?頭頂掠過的雁陣,不時變換的隊形,整齊劃一的陣容,催生了我的意念:好想展翅一飛,貼近雁陣,去解讀頭雁的口令!紅葉飄落的聲音,悠悠然、無規則地,撫弄着臉頰,攪動了少年的遐思。

成長的歲月,對秋的依戀,與日俱增;流動的光陰,對秋的認知,愈加深刻。

如果説,春天,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那麼,夏天,就是一個熱情似火的青年;如果説,冬天,是一位風韻妖嬈的少婦,那麼,秋天,就是一位敦厚純樸的壯男。

秋,以其博大的胸懷,憨厚的性格,無私奉獻,寬厚包容。秋,做最本真的自己,不計得失,不辯誤解,給世人以啓迪。

秋,淡如菊,不爭也嬌豔;秋,靜如蓮,不耀自純潔。

秋天,是收穫的象徵。俗話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糧。春華秋實,既是萬物輪迴的規律,也是秋天,給人類最好的回饋。大地塗金,瓜果飄香,這情景,悄然而至,默默無聲,一如秋的品性。

秋天,飽滿了農人的糧倉;秋天,豐盛了世人的果盤;秋天,催肥了牧人的牛羊。這收穫,是沉甸甸的喜悦,是美滋滋的滿足。

秋天,是奉獻的讚歌。秋,以其渾厚的筆觸,濃墨重彩,讓山川錦繡,給大地潑墨。霜染層林醉,風吹黃花秀,秋,帶給人們的,是別樣的風景,別樣的情懷。

秋天,豐富了詩人的想象;秋天,豐滿了影者的視野;秋天,豐盈了畫家的時空。這奉獻,是開拓者的原野,是探索者的天堂。

秋天,是使命的行者。於寒暖交替間,呈一樹凋零,鋪滿地浮萍,這不是秋的本意,而是樹的需求。如果沒有葉的離去,樹又如何積聚能量,抵禦寒冬侵襲。如果沒有化作春泥的落葉,樹又如何在來年的春,奉獻一片新綠,重染一季風景。正所謂: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悲秋,嘆秋,怨秋,千百年來,秋已被推上了無情的風口浪尖。而秋,依然固守着本職,從不為自己辯解。其胸襟,其情操,堪與君子媲美。

青未了|逢秋·讀秋·知秋

站在秋的肩膀上,擷取紅葉片片,數秋;依在秋的懷抱裏,聆聽秋蟲啾啾,唱秋。

莫怨秋風無情,問世人,誰解秋意?莫道世態炎涼,告訴秋,我知心聲!

青未了|逢秋·讀秋·知秋

作者簡介:侯琳之,筆名:白水梅,焦作市武陟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焦作市作家協會會員、焦作市詩詞學會理事、焦作市女子詩社副社長、紅葉詩社副社長、武陟縣作協理事、武陟縣詩詞學會秘書長、武陟縣政協文史專員。著有個人文集《木欒花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 書卷文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7 字。

轉載請註明: 青未了|逢秋·讀秋·知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