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整合加速,“抄底”文旅企業的好時機到了?
2021年接近尾聲,回顧過去一年,每個人心中都感慨萬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文旅企業主營業務暫停、營收驟降,甚至走向破產倒閉。不過,大部分文旅企業仍在堅持“自救”,推出直播帶貨、機票盲盒、紅色旅遊、消費零售等新業務。
資本市場上,航空、旅行社、酒店等文旅行業也在嘗試“抱團取暖”。這一年,我們見證了海航破產重組、眾信“抱團”凱撒、融創牽手華住……只不過有的重組成功,找到新東家“輸血”,有的整合“告吹”,留下一個個孤單的背影。
海航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航空最大破產重整案落地
回顧過去一年,沒有客流量的小航司快堅持不住了,行業重整併購動作不斷。1月,江蘇艾方資產花7.71億元人民幣完成收購龍江航空98%股權;4月,吉祥航空宣佈向九元航空增資8億元,獲其1.46%股權;同是4月,中信海直公告花1.03億元收購華夏九州通用航空51%股權;7月,中國飛機租賃附屬公司擬以205.17萬美元出售ARG已發行股份的7.8%及股東貸款;10月,印度塔塔集團稱將花27億美元收購印度航空公司部分股權。
上述航空公司重組項目有的還處於董事會議案階段,有的已完成收購。然而,要提到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破產重整的航空公司,非海航集團莫屬。同時,海航集團重整事件也是國內目前重整資產與負債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
機場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1月29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通知書》,相關債權人因海航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海航集團破產重整。3月13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對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進行實質合併重整。10月23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公佈核查通過,海航集團破產重整正式落幕。
按照重整計劃,海航將重整拆分為四個完全獨立運營的板塊,分別為航空板塊、機場板塊、金融板塊、商業及其他板塊,彼此相互完全獨立,各自由新的實控人股東帶領前行。12月8日,以海航控股為主的航空板塊,實控權正式移交至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12月24日,以海航基礎為主的機場板塊,實控權正式移交至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
資深民航專家綦琦對中新經緯指出,2021年,在疫情常態化的影響下,不少航司資金鍊緊張、資產處置困難,航司為了尋求新的發展生機,破產或被收併購都是度過危機的方法之一,而對於資金充裕的企業來説,此時也是佔領市場份額的好機會。“破產的海航擁有多個航空牌照,屬於稀缺資源,而遼寧方大的主要能力是參與企業重組。從這個邏輯來看,遼寧方大相當於在低位拿到了航空牌照資產,是一種長遠的投資行為。”
在綦琦看來,2022年航空業的發展跟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勢密切相關,無論是國內外航司,收併購或將成為行業常態。另外,疫情風險也對航空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產業升級和資產處理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企業發展來説至關重要。“對於我國民航高質量發展而言,民航產業化將是重要抓手。做足、做好、做精‘民航+’將是中國民航從疫情陰霾下崛起的必由之路。”
旅行社合併“告吹”
在各地限制出行的政策下,航空業的日子不好過,旅行社的日子更“難熬”。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內出現多點散發疫情,多地暫停跨省旅遊。雲南、江蘇、內蒙古、北京、西安等16個省市地區陸續發佈通知,暫停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如今,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的出現,全面重啓旅遊業顯得更加“遙遙無期”。
主打國內遊的旅行社還可以“挺一挺”,而作為主打出境遊的旅企只能暫停主營業務。據瞭解,出境旅遊團組在2020年1月27日起停止發團,截至目前,出境遊業務已被關停近兩年。2021年6月28日,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雙雙發佈公告稱,凱撒旅業擬換股吸收合併眾信旅遊,交易金額為62.44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宣佈換股吸收合併後,雙方並未有進一步的重組動作。12月6日,凱撒旅業發佈公告稱,交易雙方終止了本次重組。也就是説,旅遊圈圍觀了五個多月的重組案以終止收場。
眾信旅遊門店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相關旅遊類公司重整併購事件並不少,但大多以失敗結尾。12月,西安旅遊宣佈轉讓生態旅遊公司51%股權及康養置業公司70%股權失敗;8月,東勝旅遊公告稱終止1.29億元收購振浩及一二三40%股權;6月,萊茵體育宣佈定增收購成都文旅63.34%股權交易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及主題公園的併購成功案例不少。10月,海洋公園界的“一哥”海昌海洋公園宣佈向私募基金出售旗下武漢、成都、天津和青島4個主題公園項目100%股權及鄭州在建主題公園項目66%的股權,交易對價65.3億元。12月,海昌海洋公園公告稱交易已順利完成。
同是12月,祥源文化宣佈定增收購百龍綠色、鳳凰祥盛、黃龍洞旅遊三家企業100%股權,齊雲山80%股權及小島科技100%股權,目前已獲股東大會通過,交易金額17.31億元;4月,白山國旅宣佈完成收購小山生態48.98%股權、冰雪樂園40%股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對中新經緯分析稱,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發的影響,2022年出境遊能否恢復仍無法判斷,國內遊受各地時有發生的跨省遊熔斷政策影響,仍在緩慢復甦中,當下旅行社面臨人才流失、資金斷裂等風險。此時行業內部進行重整併購,引入新的資本方,有利於增強抗風險能力和資金能力,保證企業能夠生存下去。
“對於有資金實力的企業來説,現在是‘抄底’旅遊企業的好時機,可通過增資入股、收購合併等方式拓展新版圖。隨着疫情逐漸好轉,人們的疫苗接種率逐漸提高,旅遊業終將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繁榮。”吳麗雲稱。
酒店業的“破繭新生”
疫情之下的酒店業,單體酒店大多難以維持運營,甚至破產。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如今全國大部分酒店已恢復了營業,不過近日西安等地仍有局部疫情,當地的酒店大多成為醫護人員、被隔離人員的臨時安置點。
回看今年以來酒店行業的併購動作:12月,金科服務擬斥資3.12億元收購金科金辰酒店全部股權;大連德泰出售大連銀帆賓館48.59%股權,交易金額1.39億元;11月,華天酒店轉讓長春華天100%股權,湘潭華天100%股權及相關債權,已獲股東大會通過;7月,宜華健康完成轉讓杭州親和源酒店100%股權;6月,江西長運掛牌轉讓瑞峯酒店100%股權……
今年5月24日,上市近兩年的開元酒店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同日,曾創辦了7天酒店和鉑濤集團的鄭南雁正式擔任開元酒店集團執行董事長,成為開元酒店新的掌舵人。據此前公告披露,H股股東已通過由紅杉中國作為主要出資方的要約方對公司提出的私有化及退市建議。
除了疫情影響,有的集團出於發展考慮,也會選擇新的合作方。9月,融創官方宣佈與萬達酒店發展解約,要求提前終止由融創集團持有且由集團管理的21家酒店的酒店管理協議達成協議。一個月後,融創官微宣佈,融創文旅計劃將旗下西雙版納、廣州、成都等11個城市的22家酒店授權至永樂華住進行管理,後者為華住集團與融創中國旗下融創文旅集團的合資公司。
酒店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在疫情衝擊下,利益驅使原有的合作關係斷裂,促使新的合作關係形成。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酒店企業之間的收併購已成為常態,而行業整合的加速也將催生新的風口產業形成,為行業未來發展帶來更大的機會。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表示,受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旅遊業已損失超過2萬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受挫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據統計,2021年全球國際遊客總人次比2019年減少70%至75%,與2020年的情況大致相同。新冠疫情暴發前,2019年全球國際遊客總人次為15億,旅遊業約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WP)的10%。
對於2022年全球旅遊業的發展,該組織表示,“儘管近來(旅遊業)有改善跡象,但是世界各地疫苗接種率不均衡、新毒株(德爾塔、奧密克戎)出現等因素,可能衝擊本就脆弱而緩慢的復甦進程。”
(中新經緯APP)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