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音猶在,叩擊着穿越千年的熙攘繁華;流水無聲,沉澱下噠噠馬蹄的古道滄桑。青石板,土牆房,古商鋪,古寺廟,戲台靜立,古道依依。初遇沙溪,就被這個散發着悠遠和寧靜氣質的小鎮所震撼。
沙溪是一個真正的古鎮,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築特色,被人們譽為“山美、水美、壩子美、姑娘更美的魚米之鄉和歌舞之鄉”。作為唐宋時期唐和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個陸路碼頭,以及滇藏茶馬古道上的一處貿易集散地,沙溪曾顯赫一時。
寺登街是沙溪之眼,也是沙溪的靈魂。這裏有“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集市,擁有完整無缺的戲台、馬店、寺廟、寨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正因為如此,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被列入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
王自林 攝影
寺登街古集市的中心是四方街,整個街面用紅砂石板鋪就,街中心有一棵遺存數百年的古槐。街場四周商鋪和馬店林立,均為前店後院的建築格局,反映了茶馬古道時的集鎮身影。如今,繁華喧鬧的鈴聲和馬蹄聲不再,街鋪也都闢為特色各異的客棧和小店。
街東面為古戲台,主體建築結構是高三層的魁星閣,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築。三重檐樓,翼角若飛,結構精巧,基本保持了原體建築的風貌。
想曾經,台下人頭攢動、引頸接踵,台上鏗鏘鼓鑼、淺唱高歌。馬幫“鍋頭”們則坐在臨窗的客棧桌邊,一邊呷着茶,一邊為舞台上的優伶喝彩叫好,繁華依稀今猶可聞……
馬初霞 攝影
街西面是興教寺,建築格局為一進三院,是國內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寺內留存有珍貴的明代佛教壁畫,以及院中數株300多年樹齡的圓柏等古木。整座寺院充滿佛教色彩和民族風格,同時古樸雄偉,頗具威儀。
古鎮內,三條古巷道貫穿延伸到四面八方。南寨門外,有一座滄桑斑駁的玉津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它是當年馬幫由大理進入沙溪古鎮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百姓們勞作和經商的必經之路。
楊繼培 攝影
如今,橋頭的石獸雖多缺毀,橋身的石板也被車馬行人踩踏得坑窪不平。古石橋在數百年的屹立中迎來送往,承載着古鎮沉重的歷史。
寨門裏,深長的古巷道偶有當地百姓趕馬經過,恍惚間,昔時茶馬古道上的車馬喧鳴,由遠及近掠過腦海,久久迴盪。寨門外,蜿蜒的黑惠江在田野間晝夜流淌,吟唱着茶馬古道的繁華過往。
沙溪的美,在於天然去雕飾的古色古香,也在於那份叩擊人們心扉的質樸和幽靜。無論白天、夜晚,漫步在古巷道,流連在老街鋪,靜心見己,温暖相遇。
夏仕華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