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導讀:關於“醜書”的爭論,一些對書法似懂非懂的人,見到自己不喜歡的、自己看不懂的書法就斥之為"醜書"。)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卷》 局部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沃興華先生的一封道歉信,在書壇引起很大波瀾。當沃興華的《形式與構成:沃興華書法展》消息一出,有些所謂書法人士就在網絡上製造了鋪天蓋地的負面評論,沃興華書法展被叫停了。這個事件在書法界成了一個標誌性事件,關於醜書的各種各樣的爭論因此達到了一個輿論上的高潮。

關於“醜書”的爭論,由來已久。目前,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在媒體評論和現實生活中,一些對書法似懂非懂的人,見到自己不喜歡的、自己看不懂的書法就斥之為"醜書"。當然我這裏説的"醜書"絕不是那種沒有任何傳統書法功底靠譁眾取寵的"江湖書法",像最近的針管噴墨等根本不在其列。這些根本和書法不沾邊,也談不上醜美,頂多是行為藝術。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沃興華書法作品)

其實,美醜沒有絕對的界限,既然大家都管這些書法叫“醜書”,我們姑且就這麼叫。但要講清楚,這裏所謂"醜書"是指有傳統功底,有藝術探索精神,有審美追求,但審美取向突破了大眾的審美眼光,一時不能被大眾欣賞,或者不能被一些對書法研究和學習不夠的人欣賞,被斥之為"醜書"。

甚至,這些人將書壇泰斗沈鵬稱為當代"醜書"的始作俑者,胡抗美、劉洪彪、曾翔、王鏞、沃興華等這些當今書壇的領軍人物成了醜書的代表人物。經常上今日頭條瀏覽的朋友會發現,只要是這些人的書法作品一發表,下面跟帖評論幾乎是一片"醜書"的呼喊聲,甚至有謾罵味道的語言,甚囂塵上。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沈鵬先生書法作品)

靠背後罵皇上,提高不了自己的地位。肆意攻擊書壇,攻擊書法家,也提高不了自己的書法。倒是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別人的長處,才是提高自己的根本。如果我們深入的看,會發現,你可以不喜歡這些所謂的"醜書",但如果你完全否定它們的價值,不懂這些有傳統功底、富於探索精神的書法作品的探索意義和審美意義,那就不是真的懂書法。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成因很複雜,但筆者做了一些研究,談一些看法。

我覺得,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有幾個基礎問題需要研究明白。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劉洪彪先生書法作品)

一、書法是個門坎很高的藝術,現在卻被變成了“大眾藝術”,形成了"秀才見了兵,有理説不清的局面"。

其實,書法從一開始就是小眾文化。最初的書法是在士大夫文化人階層出現和流行的,而且即使是在這個羣體中,真寫的好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書法需要很好的綜合修養和藝術修為,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藝術。就像現在不是誰都能欣賞交響樂,也不是誰都能欣賞書法。可是,對於交響樂,品頭論足的人確實不多,因為大家都公認這不是個已經普及的藝術,都願意承認自己不懂。但對書法則不然。只要識字,就認為自己有資格、有權力評價書法。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胡抗美先生書法作品)

我們現在消滅了文盲,只是從識字的角度。書法不是簡單的寫字;識字,也不代表懂書法。用毛筆學“寫大字”,頂多叫開始學書法,絕不是在寫書法。當代人對書法審美的啓蒙大多來自於現實生活,人們現實生活接觸最多的是印刷體和唐代楷書(簡稱唐楷),印刷體也叫仿宋體,唐楷最常見的是歐體、顏體、柳體、趙體,我們現實生活中除了書本的印刷體,就是寫對聯最常用的楷書,因此,很多人認為只有寫的像印刷體和唐楷的字,才是好字。也才有了後來田楷成了大眾熱捧的對象。

其實,印刷體不是書法,更不是藝術。唐代楷書是書法,在書法的結體法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唐楷只是書法藝術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它不是全部書法的審美標準,而且,不能不承認,唐代楷書讓書法進入了一個僵化、呆板、了無生趣的死衚衕。現在主流的書法理論已經明確承認,楷書不是書法的唯一基礎,也不是書法入門的最佳途徑。楷書近乎僵化的特點,使它已經貼近工藝化,一不小心就離開了藝術。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田藴章先生書法作品)

現在,一些植根傳統又富於創新的作品一出現,很多人就大呼"醜書",有的還喊,寫幅楷書來看看。其實這無異於武術大家在表演高超複雜的武術套路時,旁邊的看客喊,你有本事踢個腿看看,一樣可笑。別人不説,就説被人攻擊最甚的曾翔、沃興華,他們幾乎遍臨名帖,即使是行楷書的功底也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如果就是保守的書寫,他們的書法地位也是很了不起的。只不過,他們希望有所突破,有所開拓,他們也知道有風險,有可能因此身敗名裂,就單單這種對藝術追求的勇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説書法是小眾文化,沒有任何貶損大眾的意思。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小眾文化,離開了特定的人羣,就成了問題,成了大家不懂的東西。就説大家最常見的做飯。燉肉是大眾文化嗎?我們隨機找100個人,真會燉肉的未必有幾個。幾乎每個人都能把肉做熟,但真做出正宗的紅燒肉、東坡肉、真能把燉肉研究的很明白的,其實還是小眾。小眾文化也是可以學習的,就像一個演員要想演好醫生需要親身到醫院體驗生活,要演好農民需要到農村摸爬滾打一樣,要寫好書法,要懂書法,就得深入研究書法產生的時代,多讀書,多研究書法經典產生的文化土壤,這道理都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關鍵是要承認自己不懂,只有承認不懂,才是懂的開始。就怕不真的懂,又瞎起鬨。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胡抗美先生書法作品)

二、書法的審美既有審美標準,也有審美偏好。要允許不同風格的存在,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並不代表就是不好的東西。有包容,才有發展;學人所長,才能不斷進步。簡單的否定別人,只能是妄自尊大,是井底之蛙。

書法是有審美標準的,書法的審美標準來自於書法史中的經典元素,來自幾千年書法傳承形成的審美取向。看一幅作品好壞,不僅要看它和古代作品的相似度,也要看它本質上是不是取法經典,是不是符合經典的審美取向。當然這個經典是指的整個書法史,而絕不是僅僅限於唐代,僅僅限於唐楷。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劉洪彪先生書法作品)

書法的審美,簡單的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用和古代作品的相似度衡量作品,這是最低層次的,是表面的,也是最容易欣賞的。比如一看就是臨的誰的什麼帖,甚至形似也神似。第二個層次,更進了一步,是點畫都來自於古代碑帖的元素,但把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之後,很和諧,而且撲面而來的有了個人氣息,這就有了個人風格和性情。第三個層次,也是更高的層次,就是按照書法經典的審美取向來行筆書寫,寫出的作品既符合古典書法的審美標準,又有耳目一新感覺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融合眾家,在線質、墨法、章法上雖然都根植傳統,但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沈鵬先生的書法,剛勁中有柔婉,統一協調中有變化莫測的神秘,他的線質,有篆隸的剛挺,他的結體無疑也有魏晉之風韻。胡抗美先生的作品,他的狂草線條奔放不羈,很難看出是古代經典的哪帖哪家的線條,但又分明有張旭的狂放,懷素的剛勁,黃庭堅的險峻。劉洪彪先生的草書,他的點畫,從古典碑帖裏直接對號入座,很難。但他的點畫又分明來自北碑的厚重蒼茫,他的流暢使轉,娟秀委婉的一面,又分明有張旭懷素和二王一脈的影子,他的章法,有了明顯的現代氣息,對書法形式是個很大的推動。就是人們爭議很大的沃興華先生,他無疑也是在努力探索把北碑的蒼茫厚重引入到草書中,把厚重蒼茫和流暢使轉放在一起,以衝擊草書的輕薄飄浮。他們都有深厚的古典功底,都踢過腿,站過樁。甚至於他們都能寫很好的楷書。但他們沒有停步,他們在不斷的探索,他們是真正的藝術家。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沈鵬先生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除了符合審美標準以外。每個人的審美,還有自己的審美偏好。同樣都是美的東西,就像美食,同一款美食,有人喜歡的不行,有人可能看到就反胃。一款美食,不能因為有人不喜歡,就被否定。書法也是。即使是經典碑帖,也會有人不喜歡,這是審美偏好在起作用。但你可以不喜歡這種風格,但不能否認它的價值和地位。如果你不喜歡王羲之的字,很正常。如果你否認王羲之的價值,就説明你對書法還沒有入門。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寒食帖》,是公認的三大行書,但又分明是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是三種不同的美。

從書法理論的演變上看也是這樣,也是在爭議和包容中推動着書法的發展。現在被某些人推崇備至的楷書,其實在歷史上也是很有爭議的。米芾,現在都公認是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書法家,就是哪些恨醜書恨得牙痛的人,也都佩服米芾。但米芾怎麼評價楷書的代表人物柳公權呢?米芾説:“柳公權師歐不及歐遠甚,而為醜怪惡扎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書。”又説“柳與歐為醜怪惡扎之祖”。相反,對所謂"醜書",也曾經有人大力支持和提倡。明代草書名家傅山就曾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他的理論對書法的審美,有着深刻的影響。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沃興華先生書法作品)

一部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審美包容的歷史。從甲骨文到現代書法,就是書法風格不斷變化甚至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從散氏盤的天真爛漫,到李斯小篆的嚴整規範;從漢簡的自由活潑,到漢隸的端莊大氣;從魏碑的厚重質樸,到二王的灑脱飄逸;從二王的灑脱飄逸,到唐代的嚴謹森嚴,再到宋代的多姿尚韻,以至到明清的師碑復古,無一不是審美的跳躍,體現歷史對書法審美的不懈探索,對審美偏好的巨大包容力,也因此使中國書法史豐富厚重,異彩紛呈。

對大眾來講,有審美普及和審美能力提高的問題。對於書法愛好者和從事書法專業的人來説,也有個審美包容的問題。藝術需要個性化,需要自己的審美追求。書法審美有一般標準,也有審美偏好。你可以喜歡你自己的風格,你可以有自己的審美偏好,但要有審美包容,不是你不喜歡就是不好,不是你不喜歡就是醜書。對書法來説,個人不是標準,個人只是個人。對書法來説,大眾也不是標準,因為大眾審美有時就是一羣似懂非懂的人在起鬨。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王鏞書法作品)

三、書法需要傳承,書法需要尊重和取法經典,整個書法史都是學習書法的豐厚礦藏。但書法是藝術,要根植古人,也要師古開新。所有藝術都離不開創造。沒有探索和創造,沒有個人性情的表現和抒發,藝術就沒有了生命。

書法如果總停滯在唐楷,還叫藝術嗎?還有後來的蘇軾的《寒食帖》、黃庭堅的《諸上座》、還有傅山、王鐸等一系列各領風騷的書家和書作嗎?即使在唐代,除了有法度森嚴的楷書以外,不也誕生了癲狂的張旭和醉乎乎的懷素草書嗎?"顛張醉素"不也成了千古絕唱的草聖嗎?我們回過頭來看當代這些所謂的"醜書"的代表人物,他們無一不是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希望對書法有新的突破的書家。從這個意義上説,他們所謂的醜書,無一不充滿藝術活力,是對藝術真誠大膽的探索,是真正的書法藝術。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多元化的藝術探索的包容度不斷提高,但書壇的一些人,以尊重傳統為名,正在做一些阻礙藝術發展的事情,這是值得警惕的。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劉洪彪先生書法作品)

目前,我們要真正實現普及書法藝術,任重道遠。書法藝術好的發展氛圍也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如果把一個小眾藝術的評判交給大眾,就像把交響樂和民間鼓樂班子放在一起,讓大家投票哪個更好聽一樣,找不同的人羣,肯定投票的結果不同。這裏沒有想把兩者分出高低貴賤,但不同的人羣的欣賞口味存在差異,這是沒有疑問的。

審美是需要提高和引領的。書法小眾藝術的特點使它對文化底藴和藝術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正是因為它的高品味、高格調,使它對大眾的審美素養有了引領作用,使它始終保持着藝術探索和開拓的熱情和生命力,是藝術發展和大眾審美提高的引擎。中國書協這類國家級社團組織應該真的肩負起引導藝術發展的責任,旗幟鮮明的鼓勵真藝術,鼓勵藝術探索。不斷提高大眾對書法的審美能力,而不是簡單和粗淺的去迎合大眾,甚至阻扼藝術探索和藝術追求。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曾翔先生書法作品)

無論是"醜書"還是"美書",關鍵看是否來自傳統,是否植根傳統。而且,不能把是否來自傳統,簡單化,表面化,浮淺化。

轉自書法功課,感謝原作者

質優又價廉,還送高檔筆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23 字。

轉載請註明: “醜書”源遠流長,是書法發展的最高水平產物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