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無
白雲山和佛峪,兩處景點都在濟南龍洞附近。新年伊始,在元旦假期的第二天,晨色朦朧,走出家門與老蔡坐地鐵,踏上了這片嚮往已久的勝景,一探究竟。
龍洞比較熟悉,去過幾次遊覽。知道佛峪就在龍洞景區內,一直以來列為計劃,想前往探幽,卻沒有付諸行動。而白雲山,也在龍洞不遠的東邊,是附近羣山中的一座山頭,高度在650餘米,我知道城內最高的山,是佛慧山,海拔在460米。聽驢友説,白雲山是龍洞附近羣山中最高的一座獨峯,我竟不知道這麼壯觀的一座山峯。知道後,如磁鐵一般,在吸引着我。
過去去龍洞,都是駕車而去。而今好了,由地鐵開到龍洞附近,十分方便。那天天氣也好,氣温從前幾天零下十幾度,回升了四五度,陽光明媚,加之放假,來了五十多人,由“三人行”組織領隊。爬山者男女老少皆有,不同的年齡段都有,老者在六十以上,少者一年級學生。
到白雲山,要翻越一座扁石山。松柏籠罩,樹林幽深。野草、灌木枯萎在路邊或林中地面,而林海彰顯着綠色,減少了冬天的寂寞。陽光還是穿過茂密的樹梢之間的縫隙,將光亮撒在林中地上,斑斑點點,影影綽綽,這一刻的山林,情調浪漫,別有韻味。這是爬山帶來的愉悦。
奮力攀登在林中的蛇路上,好在是冬日,如在夏日,茂密的野草灌木會將山路埋沒其間,到那時蛇路會難以辨認,攀登起來會困難重重。林中的蛇路,雖然彎彎曲曲,不是好走,是歷經無數攀登者探索出的路,應是最合理的一條,引領你少走彎路到達目的地。
爬到山頂,一道山樑呈現在眼前,從林中出來,看到撒在兩側松柏籠罩之間的山樑上的那一縷陽光,是那麼明媚而温暖,瞬間的勞累化為烏有。稍作休息,沿着山樑拐上山樑,進入林海,折上另一條山腰,沿山崖外體曲徑走去,白雲山就展現在了面前。守住腳步,立在那兒在端詳白雲山,相隔不遠不近,白雲山給我的第一反應,會聯想到是一座如華不注一般的獨峯,突兀獨立,山勢峻拔,威風凜凜。我所站立位置與其山體相連,而又保持自我的獨特魅力,雄偉壯觀中透露着千仞壁立的霸氣,顯露無疑。
自古華山一條路,而這白雲山,也只有一條上山的路。艱險難登,不在話下。濟南入冬後降的一場大雪,積雪還殘留在山路上,沒有化掉。無形中,多了一道美景,同時也添了一道險境。有的驢友因安全起見,選擇了放棄。
攀登中,的確艱難中存在風險。只有一小段路鋪有石階外,通上頂峯的一段猶如十八盤一般艱險,直上直下,不好攀登。大自然在充滿神奇之時,也孕育想象不到的人性化自然。一塊塊不規則的石頭,從山體中突兀出來,形成自然的一道天梯,雖然難爬,總可以沿着石梯往上攀登,至到到頂峯。這就是爬山的樂趣。
果不其然,佇立在白雲山頂峯,只覺如站在一塊雲上一般,駕霧在天空之感。山頂是一條窄窄的山樑,也不算長,若五十位驢友都上來的話,會擠滿山峯。此時,無限風光在險峯之景,在白雲山上得到體現。環視四周,山在中央,絕壁林立;舉目遙望,天地遼闊,遠山相抱,層巒疊嶂,感受到的是一幅波瀾壯闊得畫卷,賞心悦目。杜甫説,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白雲山就是這種感覺。這是爬山帶來的驚喜。
沒有想到,不甘失落的兩個孩子,也爬到了山頂。下山的路,異常艱難艱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個個才安全轉移到峯下山樑,開始佛峪之旅。
到佛峪,經歷一座相連的山,順着山林中曲折的石階,下到谷底,兩側高山聳立,谷底白雪皚皚,是一副冬天面孔。沿着谷底一岸穿行於凌亂枯萎灌木草叢之中,走到一處山崖地帶,崖下便是佛峪。
只見羣山環抱,山峯樹立,松柏黛綠,環境異常清幽。前面一處突出的小崖頭上,坐落一亭,是聽瀑亭。故稱禹王亭,相傳大禹曾在此治過水。走向崖亭,谷底景色一目瞭然。如在夏日,瀑聲震震,不絕於耳。
佛峪飛瀑,是佛峪中的一大景觀,由此得名聽瀑亭。在它的北側,就是佛峪飛瀑。不過,由於冬季水勢減少,由飛瀑變成了冰川,白緞飛掛,蔚為壯觀,別有另一番景緻在心頭。同為佛峪的泉水,因不同季節不同水勢,轉化成不同的美態,供人欣賞。那天,遊客不少,除了我們還有別的驢友和遊客,均是慕名而來的。只見遊客集笑在冰川前,拍照留念。一條結冰的小溪上,幾位中年婦女在開心地滑冰,笑聲朗朗,迴響谷中。
不遠處是林汲泉,濟南七十二泉之一。泉在山腰,沿石階而上,走到泉前,一股泉水從石壁縫隙中,源源不斷地咕咕流出,流進水泥方池;然後益處,流進相連的另一個水泥方池,水色清澈,一眼見底,喜不自禁。不美的是,再益出的泉水流在石階上,結了一層冰。而水泥池子也有些破爛不堪,實有大煞風景。
離開林汲泉,走到一處牌坊,木質結構,四柱相立,額題書寫“佛峪勝景”。牌坊實在是陳舊,從斑駁脱落的彩繪、模糊不清的字體中,感受到如滄桑白髮老者,古老歲月在山谷中跟隨四季輪迴在消失變遷。
佛崖造像、般若寺在山腰間。穿過牌坊,沿左側石階而上慕名去尋。是當年隋文帝所刻所建。隋文帝的母親叫李苦桃,而李苦桃是濟南人。信仰佛教的隋文帝在千佛山石崖上刻下一尊尊佛龕造像,又在佛峪建寺刻像。如今,隋朝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而隋文帝也早已成為過眼煙雲的過客;般若寺隨歲月斗轉星移,已經蕩然無存,乾淨的不留一片一瓦。而院落還在,已成為遺址。只有石崖上的佛像造型還清晰可見,從這些完整或殘垣斷壁的佛像上,感受到在傳遞隋朝的氣息,耳旁彷彿聽到鐵錘鉗子敲打崖壁發出鏗鏘的聲音,迴響在佛峪谷之中。
如果不聽説此處是般若寺的遺址,你根本想象不出有寺的痕跡。院內倒有兩間房子,是現代的平方,一對中年夫婦在經營麪館,為到此的遊客提供簡單的飯食。吃上一碗熱乎乎的肉絲麪,驅走了嚴寒,尤為心足。打量院落,處在山腰,位置絕佳,只是破院不免頓生荒涼之感。走出院落立在高處又環視佛峪。
佛峪得名,自然是因般若寺和佛龕造像而聞名。對面山腰間,也有一座寺院,裏面供奉着觀音娘娘。古人建寺,均選擇在深山佳境之中,看來這條定律,名不虛傳。佛峪景色就是一處天然的絕佳景觀,羣山巍峨,山谷幽深,松柏深深。泉水淙淙,溪流涓涓。眼下冬日是山崖掛冰,谷底鋪雪;如到夏日,將會是飛瀑聲聲,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的另一番景色。
回到山崖地帶,從一座茂密的山林中爬到山頂,此時想起驢友説,從南側看白雲山,説白雲山的形狀如一條匍匐的獅子,站到一處高點北望,果不其然。
然後,踏着下山的積雪,穿過白雪皚皚的馬蹄峪,向扁石山走去。
(圖片源自網絡)
《當代散文》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第二屆“青未了”散文獎徵稿要求
徵集作品體裁為散文,以聚焦民生、觀照生活、反映時代為內容,包括齊魯風情、文化走筆、時代生活三個主題。
要求思想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可讀性,必須是作者新近一年內創作且具備完全著作權和傳播權的原創作品,嚴禁抄襲,字數限制在10000字以內。
徵稿時間
2022年1月14日至5月31日。
參與方式
下載齊魯壹點客户端,申請壹點號併發布文章,標題格式為“青未了|文章標題”。
文章末尾註明作者簡介,壹點號為唯一投稿平台。
評選時間
2022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作品徵集結束後,專家評審團將對參評作品進行評選、公示,並舉辦頒獎典禮和研討論壇。
獎項設置
本屆散文獎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網絡人氣獎以及優秀獎。
支持單位
濟南市作家協會、青島市作家協會、煙台市作家協會、濰坊市作家協會、淄博市作家協會、東營市作家協會、濱州市作家協會、德州市作家協會、聊城市作家協會、濟寧市作家協會、菏澤市作家協會、臨沂市作家協會、日照市作家協會、威海市作家協會、棗莊市作家協會、泰安市作家協會、濟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
宣發推薦
參與此次青未了散文獎的作品將得到齊魯壹點重點推薦和全網分發,擇優在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刊登。優秀創作者將得到重點包裝和推薦。
獲獎作品將擇優入選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作品《青未了散文獎精選作品集》。
壹點號當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