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日月潭因遭遇56年最大旱災而乾涸,潭底露出大量垃圾衝上熱搜,網友看後直呼好骯髒。
稱被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中,水很清很深的描述騙慘了!
原來文豪大佬們描述的美景都是坑人的,與現實之間差着十倍美顏濾鏡。
《日月潭》二年級語文課文配圖
乾涸龜裂的日月潭
垃圾叢生的潭底
這到底是為何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課本上的《日月潭》去哪了?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讀着《日月潭》長大的我們,從小接受的觀念就是寶島台灣風景美不勝收,一年四季常綠如春。
日月潭水很清很深,因景色太過怡人,清朝時就被選為台灣必遊八大景之一。
是不是僅通過文字就心動不已,想去打卡童話般的仙境。
然而現在卻因嚴重旱災,日月潭水位降到半世紀以來最低,水潭變旱地。
就連平時僅露頭頂的水位測量標誌——九蛙疊像,也全部暴露出來。
雨季與旱季九蛙疊像露面對比
更要命的是,水位降低後潭底秒變垃圾場,水泥塊、塑料瓶、油桶一一露出,要多髒有多髒。
靠潭水做生活用水的居民,反應家中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混濁到無法飲用。
極端天氣、惡劣水質、遍地垃圾,該如何去治理,是難題!
自發撿垃圾的民眾
課本上的景色都是賣家秀!
觀山水,得看黃曆
語文課本中的桂林到底有多美?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具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隨便摘抄幾句,就能體會到何為“桂林山水甲天下”!
語文課本中的桂林
奇山秀水交融輝映,或雄偉,或險峻,美的一枝獨秀。
若在煙雨瀰漫天氣乘竹筏遊覽,好似令人墜入山水畫卷。
陳毅將軍在看過這好山好水過後,曾專做詩詞《遊桂林》表達愛慕之情,“不願做神仙,願為桂林人。”
就是如此仙境,卻屢被吐槽想要看美景得看黃曆!
若趕上6-8月的雨季,碧波清澈的灕江水變得渾濁不堪,像是遊沙河。
而象鼻山近距離看也和網絡圖片有出入,不高不陡,一百元門票十分鐘就游完。
瀑布斷流、泉眼不噴
還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被吉尼斯評為世界最大瀑布羣的貴州黃果樹瀑布,就遇到過斷流的尷尬。
一直有遊客吐槽,根本沒有課文中描述的:
“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此等磅礴壯觀景象,僅有淅淅瀝瀝的幾條水流。
這又是為哪般呢?
景區人員介紹受蓄水量影響,在遊客少的時候原本101米寬的瀑布只剩1米寬左右。放水時間也是限時的,多數時間基本處於斷流狀態。
想要看大瀑布,得趕雨季。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
同款尷尬也發生在“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身上。
老舍筆下的《趵突泉》:
“水從泉眼裏往上湧,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那麼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而遊客眼中的趵突泉:噴不噴,老天爺説了算,下大雨大突,下小雨小突,不下雨不突。
古文中的建築,都是仿造的
看完現代文,咱們再來説説古文中巧奪天工的“三大名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
初唐天才少年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將“落霞與孤鶩,秋水共長天一色”壯觀景象的滕王閣“捧紅”,即使千年已過也想一睹風采。
但多年來,網上對滕王閣的評價並不友好,稱重建於1989年的閣樓不是古蹟,也不是在原址修建,沒有靈魂,就是個贗品。
不僅由鋼筋混凝土現代材料建成,內部電梯雷死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黃鶴樓,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也皆因重建問題狂被吐槽造假仿古。
書本與現實到底差在哪?
那些年我們難道學的是假課文?看景真的不如聽景?
不少網友給出了迥然不同的反饋,表示現實中的景點與書中並無過大差異,是觀看方式出了問題。
時代跨度大
認真查閲便可知曉,課本中的大部分現代文寫於20世紀二三十至九十年代
如《日月潭》寫於1947-1948年間,《桂林山水》1962年創作。
廣西桂林陽朔興坪
那時很多景區處於剛開發或未開發階段,工業發展也不似現在發達,看到的風景大都是未經過污染與加工的原色。
再追溯到幾百甚至幾千年前的古代,地球氣候甚至地殼運動都發生過演變,有出入實屬正常。
長城日出
出行時節不對
好景知時節,想要看到最美的景色真的要看當下節氣。看桂林山水避開雨季,觀大瀑布、泉眼要趕漲水期。
自然風光不同於人造景觀,很難一年四季都保持一致。
春華秋實,夏蟲冬雪,各有各的美。
廣西大新德天瀑布
主觀體驗不同
除客觀因素,觀景人的主觀感受與服務體驗感很重要。
面對幻化成“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各種造型的黃山怪石,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歎,深深被眼前奇景折服。
但很多遊客看後卻表示不滿,費勁體力就是為了看幾塊大石頭,大可不必!
同一座山不同反響,到底是景的問題還是人呢?
或許與心境體會與個人理解,有更大的關係。
尤其是對假日集中出行的我們來説,觀景猶坐過山車,處處人擠人,看到的除了人頭還是人頭。
若再遇上見鬼天氣、黑心導遊,即使再美的景點也體會不到,只留下極差觀感。
湖南張家界
環境破壞是最嚴重因素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隨着城市與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確實遭受到了破壞,許多瀕臨消失。
色彩絢麗、景觀壯美的東川紅土地,因水土流失正在縮減。
我國最大內陸湖泊青海湖,因氣候變暖與人類活動加劇,水位不斷下降四周出現沙漠化。
綠水青山,藍天白雲,與我們漸行漸遠。
面對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景,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急需改善。
從少製造垃圾,多用循環產品,杜絕食物與生活用品浪費,節約用電等各種點滴小事做起,竭盡所能保護環境。
畢竟,地球只有一個。有些風景,一旦錯過便是永遠!
不要讓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能在課本上看到。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羣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