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不過,仍有一些奇特的古代喪葬遺蹟,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懸棺葬就是古代一種非常獨特的喪葬方式,它廣泛分佈於四川、貴州等西南地區,現在依然有不少這樣的遺蹟遺址。
在四川珙縣,至今仍然有多達250具懸棺,靜靜地停留在洛表鎮的一處懸崖上。長江三峽的兩岸,也有超過300處懸棺古蹟。貴州安順的紫雲格凸等地,考古學者也在崖壁洞穴裏,發現了600多具棺木。
這些懸棺葬不外乎三種形式,一種是木樁式,就是在懸崖峭壁上嵌入木樁,將棺木置於木樁之上;二是鑿巖式,古人們鑿巖為穴,將棺木放置於內。三是巖洞式,古人尋覓一處乾燥通風的巖壁洞穴,把入殮後的親人放入洞內。
不管是哪種方式,這些懸棺都一律架設在遠離地面數十米到數百米不等的懸崖上,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懸棺古蹟。
那麼,這些懸棺中埋葬的是什麼人?古人又是怎樣將棺木放置到懸崖峭壁上去的呢?
據專家考證,大多數人認為,懸棺的主人是生活在公元前250年左右的僰人。
僰人在中國歷史上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夏朝開始的歷史文獻中,就有關於僰人的記載,一直延續到元明時期。他們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建立了強盛的古僰侯國。
古時候的僰人講究“生以山居,死當山葬”。因此有學者認為,珙縣懸棺就是最早的僰人留下的。後期的僰人流落四方,到達了與四川相鄰的貴州,也將這一喪葬習俗帶到了那裏,同樣留下了一處處迷霧重重的懸棺遺址。
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還有人認為,懸棺中埋葬的是3000年前的古百越人,或者説是比僰人還晚近千年的白僚、仡佬等民族。
古人為什麼要用懸棺這種方式埋葬親人呢?
傳説這和諸葛亮有關。説諸葛亮去世之前,找來兩個心腹,將耗費了自己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兵書,和自己的隨身寶劍交給他們,囑咐兩人將兩件寶物裝在一具棺材裏,放置到一處無人可以攀登的絕壁上面,永久封存。
當然了,這只是源於諸葛亮在蜀中神一般的存在,才將懸棺之謎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是不足為信的。
之所以古人將棺木置於巖壁上,是因為古人對自己生活的山水有着無比崇敬之情。他們敬畏自然,依戀高山流水。所以死後也必須葬在高山流水間,最好是懸崖峭壁上。這樣既回到了自然的懷抱,又可免遭野獸對遺體的侵襲。
那麼,古人是如何把棺木運上去的呢?
懸崖上的棺木,大多數是用獨根的楠木開鑿而成,極少數才採用拼接。有的是船形,有的是房形,有的重達一千多斤,最輕的也有近200斤。放置懸棺的地方,不管是木樁式,還是巖洞式,上至峯頂、下距水面都有數十米甚至100多米,個別懸棺甚至超過200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異常陡峭的石壁。
在缺少現代化裝備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將如此沉重的棺木,置於水流湍急、鳥獸都無法攀援的絕壁上的呢?
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學者們提出了四種方法。
一是修建棧道法。
古人先沿着峭壁開孔,然後將粗大的木樁打入孔洞內,再在上面鋪設木板,一步一步地接近停放棺木的位置,最後再將這些棧道毀壞。
幾年前,雲南文物考古工作者還在懸棺下的絕壁上,發現了有規律的孔洞痕跡,這些空洞有的長几十米,有的長達幾百米,似乎支持了這一説法。
但棧道的修建,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在懸棺形成的年代,鐵器也尚未出現,要在堅硬的絕壁上開鑿空洞,修建棧道,無疑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工程。
二是壘?土築台法。
這種方法類似於古代大型地面陵寢的修建方法,古人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然後再把土運走。不過這種方法無法解釋臨水處懸棺的放置問題。
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三是地質變遷説。
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幾千年以前,河流的水位要遠高於現在,古人們正是在那個時候,駕着獨木舟,將棺木放置在現在的位置。當水位逐步下降後,就自然形成了如今人們看到的懸棺遺址。
不過,地質學家對這種説法持反對觀點。他們認為,即便數千年的滄海桑田,也不足以出現如此大的水位落差,除非出現較大的地質變化。但在懸棺出現區域,幾千年來並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否則,峭壁上的懸棺早就不存在了。
四是絞索完成法。
這種方法應該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古人也是有能力完成的。唯一的問題是要找到足夠長和結實的繩子,幫助他們完成放置棺木,其實是相當困難的。要知道,在幾千年前,是不存在現今的尼龍繩的,甚至麻繩都還未出現。
總之,這些懸棺葬至今依然是謎團重重,
(參考資料:《中國未解之謎》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5 字。

轉載請註明: 技術落後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懸棺,放到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