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桃花源”:從吃不飽飯到端起“生態飯碗”

  中新社青海海晏9月28日電 題:祁連山下“桃花源”:從吃不飽飯到端起“生態飯碗”

  作者 李江寧

  “以前做夢也不敢想在家就能賺錢,還賺得這麼多。”楊公保當智站在自家的農家院裏一邊整理野菜一邊感慨道。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東部藏着一處“世外桃源”。祁連山腳下有一石洞,穿過洞口,就是這座坐落在山峯懷抱中的村落——門源縣珠固鄉東旭村。“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就是東旭村的真實寫照。

  東旭村裏生活着漢、藏、土、蒙古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佔58%,是一個農牧結合的少數民族聚居村。這裏的牧民世世代代靠放牧為生,山間天氣多變,時晴時雨,日復一日的放牧生活,讓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成為牧民們的常見病。日積月累,東旭村的牧民們因病致貧,“吃不飽飯”成了這裏的常態。

  “以前牧民們除了放牧,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人均年收入是6000元(人民幣,下同),過年的時候鍋裏才能見塊肉。”東旭村脖子社社長張廷君告訴記者。

  東旭村毗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華熱風情濃郁,田園風光秀美,全村耕地面積1250畝,有可利用天然草場38801畝。如何向美景要“錢”景?

  2012年,由當地政府出資將東旭村打造成為旅遊示範基地,建起了停車場、華熱文化非遺中心和跑馬場,拉通了自來水和電。這一年,是東旭村173户牧户轉變命運的一年。

  楊公保當智家成為村裏第一家負責旅遊接待的農家院。“剛開始我心裏也是打鼓的,覺得搞旅遊也不行,但是當時的情況,一家四口的生活就靠我一人在外打零工維持,一年也就賺個6000元,所以也就一咬牙弄起來了。”楊公保當智回憶起來。

  農家院開業不久迎來了第一批客人。要用什麼來招待客人呢?楊公保當智第一時間想到了山間特有的野菜,沒想到山間野菜成了農家院裏最受歡迎的特色菜品。不僅要吃得好,住的也要舒心,楊公保當智和家人將家裏的屋子收拾的整潔明亮,客房從3間擴建到了5間,年收入也從6千元增長到7萬元。

  看到希望的其他牧民也紛紛開起了農家院,秀美的田園風光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遊客,東旭村成功完成了向美景要“錢”景的任務。2012年至2019年,來村遊客近6萬人次,今年5月至今,村裏各農家院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6萬元。

  除了發展鄉村旅遊,保護生態更是東旭村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因為這裏的生態環境,才有遊客來,我們更得保護這裏。”張廷君説,“村裏人人都是生態管護員,每週三都是大家一起上山巡護的日子。”

  除此之外,東旭村家家户户都種起了苗木,用來供應門源縣仙米林場和浩門林場,苗木配送又為牧民帶來一年至少2萬元的收入。

  “山裏的樹越來越多了,野生動物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了,來這裏觀獸、觀景、體驗民俗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楊公保當智感慨道。

  眼看着家裏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選擇回家,在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祁連山下“桃花源”開啓嶄新生活。(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0 字。

轉載請註明: 祁連山下“桃花源”:從吃不飽飯到端起“生態飯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