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翻越崇山峻嶺,一座古樸蒼勁的古剎悠然現身。臘月時節,記者來到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境內的瞿曇寺,探訪這座皇家寺院的壁畫之美。

瞿曇寺文物所所長逯海章介紹,瞿曇寺自明洪武年間創建至今,歷經600餘年的時代風雨,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築羣,因其總體結構佈局、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十分相似,歷史上又曾是明王朝的皇家寺院,因此被稱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走進瞿曇寺,山川風貌與優雅的建築渾然一體,宛若一幅“但聞晨鐘暮鼓聲”的山水畫。寺院依山水而建,與照山、靠山在一條中軸線上,寺院內部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三進院落層層推進。

1982年,瞿曇寺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現存的明代建築藝術、壁畫、匾額、碑刻,以及漢藏文典籍等,成為寶貴的文化遺存。

研究瞿曇寺40多年的學者謝佐説,瞿曇寺的壁畫是順着依山而建的走廊完成的。曲廊迴環,飛檐壁畫,被當地民眾稱為“七十二間走水廳”。“‘七十二間走水廳’由明、清兩代畫師共同完成,整個壁畫由不同的故事構成,不同的畫面之間用大朵祥雲相連。”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提及佛教壁畫,人們總是下意識想到敦煌莫高窟,但是敦煌在元代後就漸趨衰落荒廢。瞿曇寺的明清壁畫恰好填補了元代後佛教壁畫的歷史空白。其面積之大、技藝之精,也為其在壁畫研究界贏得了“前有敦煌、後有瞿曇”的美譽。

漫步在瞿曇寺後殿的畫廊中,彷彿步入一條恢宏的藝術長廊,古代宮廷畫工將佛教傳説故事凝固在牆壁上。眼前的壁畫,處處有斑駁脱落的痕跡,但依舊看得出鮮豔的色彩。青、綠、白色的礦物顏料使壁畫的整體基調呈現出柔和的綠色。

明代壁畫《九龍沐金身圖》中,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太子站立在浴盆當中,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兩側半跪着兩個宮娥。“畫中宮娥、天將等形象逼真,色澤分明,衣袂、裙帶迎風招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謝佐説。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2017年,瞿曇寺的壁畫迎來了600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復工程。“此前瞿曇寺壁畫出現了空鼓、起甲及鳥糞污染等病害,經過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修復,恢復到了目前的狀態。”逯海章説,這項為期4年的修復工程目前已投入2000多萬元,預計於2021年底完成。

2021年4月起,當地政府還將在瞿曇寺開展彩畫保護工程。“寺院內的建築彩畫完整保留着明代的信息,屬於國內較為罕見的文化遺存。”逯海章説。

站在古寺的山門前縱眼望去,瞿曇寺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已整修一新,從樂都區碾伯鎮經過瞿曇寺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古寺周邊的雪山、森林及古村落,都已納入當地政府的保護規劃之中。

運營團隊

總 編:關 勇

責任主編:周 江

朗誦顧問:小燕子

美術顧問:李 月

新聞顧問:楊旭景

法律顧問:楊 宏

技術顧問:趙 傑

呂少璇

藝術顧問:黃洲勝

馬玉平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中國新聞報刊網獨家合作支持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水雲間文化傳媒,致力於高品質、高價值文化及傳播。以文會友,謀事發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6 字。

轉載請註明: 路客|在青藏高原“小故宮”探尋明清壁畫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