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南翔十八景”再現,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次!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休閒

雙塔晴霞、天恩賞月、止舫觀魚……記載在《南翔鎮志》中的南翔十八景用非遺技藝剪紙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在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前,由剪紙藝術傳承人袁升科創作的《南翔十八景》系列剪紙作品驚豔亮相,讓人領略了剪紙技藝與古鎮歷史文化相融和的別樣魅力。

之前也有人以繪畫的方式來展現“南翔十八景”,但以非遺剪紙技藝系列來展現“南翔十八景”尚屬首次。

創作者袁升科是非遺文創設計師、剪紙藝術傳承人,也是入駐在南翔智地園區的企業——上海翼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簽約藝術家。“南翔歷史悠久,十八景又很有故事性和地域特色,用剪紙這種傳統的技藝來展示南翔的歷史文化元素,對我來説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傳承和創新。”袁升科表示。

為了創作好這一系列作品,他實地走訪了尚存的“天恩賞月”等五處景點,繪製了剪紙草圖。對於已經湮沒在歷史中的其他景點,他翻閲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考證。因為大部分都是文言文記載,沒有圖片可以參考,他一方面結合文字素材進行想象加工,一方面通過同時期的其他歷史記載進行佐證輔助。

今天上午,袁升科將《南翔十八景》系列剪紙作品贈送給南翔鎮,由南翔鎮開展巡展等相關宣傳教育活動。上海翼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則再後續開發設計《南翔十八景》相關文創衍生產品,讓“非遺”作品“活”起來,走進市民的生活之中。

據悉,南翔將進一步繼承、弘揚、發展、創新國家傳統非遺文化,助力打造更加豐富的文化產業。就像用剪紙的方式展現南翔十八景一樣,南翔將繼續努力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和載體,讓歷史文化可觸摸、可欣賞、可展示,走近市民身邊,推動“非遺”技藝從“文化”走向“文創”。

“不是垂虹鎖巨川,半灣腳底湧蟬娟。置身直擬浮槎客,撫景寧追擲杖仙。”這首清代詩人呂王輔的七律《天恩賞月》,描繪了古人在天恩橋畔賞月的愜意景象。“槎溪十八景”見於光緒年間《嘉定縣誌》及嘉慶版《南翔鎮志》的記載。

其中根據呂王輔為各處景點寫詩而命名的有“博望仙槎、蕭梁古寺、東林銀杏、北園老桂、西院芙蓉、南塢屏梅、槎阜社燈、太平競渡、天恩賞月、鶴灣漁艇”共“十景”,嘉慶版《南翔鎮志》作者之一的程攸熙又增加了“蕭寺鐘聲、薛灣潮信、桂院佔秋、鵷林消夏、止舫觀魚、平橋折柳、雙塔晴霞、三槎霽雪”八景,形成了“南翔十八景”。

目前“天恩賞月、雙塔晴霞、止舫觀魚、蕭梁古寺、蕭寺鐘聲”仍有景可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