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俗語,它們可能並沒有太多的趣味性,但是卻包含着生活的種種智慧。如果能夠了解這些俗語,把它們的意思瞭解透徹,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都是有很大裨益的,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瞭解的就是這樣一個俗語,至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探索一二。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俗語。小編先來帶大家看看這句話的意思。俗語中兩次出現“販”這個字,顧名思義,那肯定是和買賣東西有關了,那麼為什麼又説百里不販樵呢?其實是有它的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百里和千里如果來形容距離,那都已經是十分遙遠的距離了。縱使是交通十分發達和方便的今天,我們也免不了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更不要説交通閉塞,只有馬車可以通行的古代了。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看看:“樵”就是木柴的意思,而“糴”則是穀物的意思,二者都是體積數量十分龐大,而且對運輸充滿要求的。柴火必須是乾燥的才能夠燃起,而作為建築等用途的木材又要求必須敦實厚重,更不要説穀物——哪怕有一點潮氣,那價格都是會大打折扣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兩者在商業運輸裏可以説是實打實的“高危物品”,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虧損。還不僅如此,木材和穀物,販賣的數量自然不會是一擔兩擔,一捆兩捆那麼簡單,數量都是十分龐大的。這樣龐大的數量,自然就涉及了十分昂貴的運輸費用。
大家可以跟隨小編算一下這筆賬:運輸這兩樣貨物,馬匹肯定少不了吧,而且還不止一匹,僱傭馬匹就意味着要僱馬伕,還不僅如此,古時候官道商道常有山匪劫持,自然也需要人來看護。
這麼算下來,人力物力都是十分高昂的支出,而他們所運送的這些東西本身的價格就沒有特別昂貴不説,還是很容易因為外力因素折價的,怎麼看起來都是吃力不討好。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説“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了吧。其實這裏的千里和百里指的都是路途遙遠的意思,我們也不必把這兩種貨物分開看,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老祖宗究竟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小編有理由相信,這個俗語肯定是古時候的商人經過了各種各樣的血淚教訓總結出來的,不僅如此,這句話在歷史上還真有出處——那就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貨殖列傳》。
從這裏我們又可以看出,早在西漢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對經商之道有了系統的總結了,而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我們還可以驚奇地發現它其中所包含的恰恰是利潤和成本的反比關係。由此可見,現如今一些看似十分高端的知識,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獨有的。早在幾千年前,他們就已經藴藏在了老祖宗的智慧當中,只看我們有沒有可以去發現的眼睛。
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的俗語就是這樣,如果下來感興趣的話,我們不妨也自己多多留意一下類似的俗語,説不定就能發現老祖宗隱藏的智慧。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説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邱崇丙主編《通用俗語詞典》、温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