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無瓷不貴 室無瓷不雅 —— 再沒錢家裏也要買幾件瓷器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休閒

家無瓷不貴,室無瓷不雅。

—— 我們的民俗這是格言,表明了陶瓷對我們的影響及重要性。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

距今已有4200年的歷史,唐代以前瓷器一直是實用器的代表,

但到了宋代瓷器逐漸成為了達官顯貴,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各種精美的瓷器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

從那時起就流傳了一句話叫做:“家無瓷不貴,室無瓷不雅。”

幾千年過去了,青銅器等金屬類材料出現,人們更多的用金屬材料製作首飾;

但是陶瓷則做成了擺飾:花瓶、瓷板、各種象形物體來陳列在皇宮中,權勢家庭中。

此時,陶瓷則代表了一種富貴,格雅。

由於陶瓷的可塑性非常強,我們的先輩們又開始用陶瓷防各種珍貴首飾:

如玉、琥珀等,陶瓷再次作為首飾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此時,人們慣以人無瓷貴之説。

“黃金有價,藝術無價”,

隨着社會審美和藝術鑑賞水平的提高,現代家居裝飾中越來越追求文化品位和藝術氣息。

沒有藝術品的裝潢,住宅傢俱越高檔越顯平庸。

藝術品不僅可渲染家居生活的情趣,又可反映主人的文化品位。

因此在裝潢中真正起畫龍點睛作用的是藝術品。

而在眾多的藝術品中,瓷器歷來要顯得名貴得多。

藝術陶瓷貴在創意。

經濟富裕的家庭,可以購買小彩盤、小花瓶、小異彩壺,以及陳設與實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

這類陶瓷的設計,要求達到形象美、情趣好、有內涵三個要求。

必須是手工繪製,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

北宋耀州窯青釉鏤空爐

藝術陶瓷在家居中的具體佈置,要根據室內的空間大小與風格而定。

作為點綴品,藝術陶瓷宜精勿濫。好的陶瓷作品可以設置於專門的陳設櫃架上,

例如將客廳中的裝飾架做成半通透隔離架,既是一種空間劃分方式又是很好的陶藝陳設架。

架上陶藝品較多時應將其按大小、顏色和風格歸成小類,矮小的置於前邊,以保證整批作品的最佳視域。

另外,地櫃、茶几、餐桌、梳妝枱上均可擺一兩件陶藝品。

值得一提的是,陶藝本身是作品,不宜用太多豔麗的花插在其上,以致喧賓奪主。

如果要插花,在陶藝器皿上插一枝、兩枝花也就行了,這樣既浪漫又高雅。

台上的陶藝品既要考慮視覺效果,又要為自己的日常生活留有較大的活動範圍。

小的掛盤或陶瓷版畫一般成排橫置或斜置於客廳、卧室的牆上,可以形成較好的裝飾效果。

大件作品則一般設置於牆角或玄關處,客廳、卧室甚至門外兩側都可擺放,此時一般成行或對稱,距離也需要寬鬆些。

這樣,既可防止碰破,又不會妨礙室內交通路線。

有人喜歡在這些陶罐中插些幹樹枝、竹枝、麥稈之類,別有一番自然風味。

瓷器要注重擺放,正確的擺放能顯示它的高貴,能給周邊環境帶來和諧。

花瓶在全國室內裝飾的歷史上佔有重大地位,因為“瓶”與“平”諧音,有平安,富貴,和諧的寓意。

大堂或者卧室的東南方向擺放花瓶可以帶來更多的財運。

室內擺放大件用品最好呈八卦形,因為座椅是彼此相鄰,可促進人際關係的合諧。

元明清帝王對瓷器也情有獨衷,公元1271年,元帝國建立。

元代統治者崇尚白色,“國俗尚白,以白為吉”。

其服飾、建築都崇尚白色,白色的瓷器同樣成為元代帝王的珍愛。

白瓷在元代的景德鎮有很大的發展,優質的白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

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立第一個官窯

——浮粱磁局,專為元皇室燒造瓷器。

元代景德鎮成功地燒造出樞府瓷、青花和釉裏紅瓷,取得卓越成就,

為明清兩代制瓷工藝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

景德鎮並因此在日後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贏得了瓷都的桂冠。

朱元璋推翻蒙元帝國,建立了大明王朝,卻幾乎全盤承襲了元代“匠籍制度”,

由於祭祀,賜賚,貿易所需,

開國之初,就在原“浮樑磁局”的基礎上建立了御器廠,世稱洪武官窯。

洪武帝需要以瓷器換馬用於戰爭,還要用瓷器擴大貿易和安撫鄰邦。

御廠燒造出器型碩大的青花、釉裏紅大盤、大碗、大罐,素樸雄渾,粗豪而不失風韻,形成了洪武官窯瓷器的獨特風格。

明洪武釉裏紅折枝牡丹紋花口盤-北京故宮藏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朱棣身着鮮紅的戰袍指揮作戰,

第二天清晨,士兵們發現朱棣的紅戰袍上霜花自然凝結成一條騰空飛舞的白龍,三軍以為瑞照,士氣大振,戰果輝煌。

明永樂青花海水龍紋扁壺

1402年,朱棣登基為永樂皇帝。

御廠的技師們依據燕王戰袍的故事,設計燒造出鮮紅地白龍紋瓷器,以表對永樂皇帝的敬意。

而這種集“鮮紅”與“甜白”於一身的瓷器,則成為永樂官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

宣德官窯有極為嚴格的管理制度,朝廷派官員督陶,負責宮廷用瓷的生產,特別是對貢餘品、次品管理近乎苛刻。

督陶官張善“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饋其同列”。

宣德二年(1427年),為了整肅紀律,杜絕官窯貢餘品的外流,

宣德帝將督陶官張善處以極刑,將所有貢餘品、次品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

既維護了皇權的威嚴,也“打”出了官窯瓷器的至精至美。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荷葉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