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一説起崇明的集鎮,人們都知道橋、廟、堡、浜是島上近代的四大名鎮。若看商鋪多少、市面繁榮、集鎮人流多少……新河鎮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四大鎮。
作為鎮政府所在地的集鎮新河,是崇明的大鎮之一。它地處島嶼中部。鎮中間,南北有新河港貫通。當年的新河港,是和施翹河、堡鎮港、奚家港並列的崇明大漁港。東西有楊家河、大通河流經。
當年的楊家河,西首和流到東三江口的施翹河相連,至新河鎮中間的新河港;當年的大通河,從新河港東邊起始,流止向化的六滧。施翹河、楊家河、大通河三河相連,且能行船,構成了當時崇明東西交通的大動脈。新河地處中間位置,其繁華程度可想而知。
自清代中期以來,它市面的興旺、商貿的發達程度一直在廟鎮、浜鎮之上。民間稱新河鎮西起潘家溝頭,東至蘇家橋頭,有九里三分之長。
它的歷史雖比不上橋鎮,但大體和堡鎮相仿。儘管有的文章稱新河鎮始建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但實際上,它的形成遠早於這個年代。在公元1688年編纂的《康熙崇明縣誌》上,載有崇明當時的15條集鎮名字,新河鎮就赫然在列。而當時廟鎮、浜鎮還未形成。
還有比它更早的説法是,明朝末葉崇禎十二年(1639年),崇明的第一個天主教徒徐啓元,就在位於新河鎮的家中建起了崇明首座天主教堂保祿堂。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沈廷揚的家也在新河。由此可知,新河鎮在明代後期就已具規模。
如果上溯得更早一點的話,在明洪武《蘇州府志》中,亦已有新開河(新河鎮舊稱新開河)的記載。在《上海地名志》一書中,還有新河鎮最早因為顧、閔、週三姓人家在當地設肉台經營而稱顧閔周鎮之説。因此,新河鎮的歷史不會少於500年。
歷史上,新河鎮出過名垂史冊的民族英雄、航海家沈廷揚,他率領崇明沙船遠赴朝鮮協助過抗倭的事蹟,和倡議恢復海運的壯舉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
相傳道光咸豐年間因“腳彈琵琶”而聲震江南的瀛洲派琵琶創始人王東陽,亦家住新河鎮。
王槐龍、王芝馨叔侄為新河鎮河東大街上人,他們先後在同治和光緒年間中過舉人。兩人的本家王兆熊,當年曾著錄過《東洲竹枝詞》一書,那些反映崇明風土人情的詩篇,在民間很有影響。
原新河鎮西首的興教寺,是崇明佛教四大名寺之一,早在清代初期順治年間就已經遷到那裏。
清代的園林也山園,座落在鎮東市梢,雖是私家園林,卻和當年縣城的澹園一樣有名。
競存小學創立於1905年,是崇明歷史上建校時間最早的小學之一。
據上世紀80年代編寫的《新河志》稱,民國年間新河鎮的商鋪有大小行業46種、296户,其數量遠遠多於廟鎮的190多家,浜鎮的130多家。
其時崇明盛產土布,新河鎮上開設有數家土布莊。新開河港口內,每天都有滿載布匹的船隻啓碇上海。新河鎮上當年染布的染坊就有三家。
新開河流經鎮區的南北大河上,架有大小6座石橋、木橋;流經鎮區東西的楊家河、大通河上,架有大小17座石橋、木橋。早晨上鎮時分,人流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新河鎮北邊的謝家鎮,盛產老黑皮西瓜、青肉青囊的菜瓜和紅皮紅心山芋。每當收穫之際,街道上擠滿了推着小車子從上下八沙前來採購的人羣。
新開河的港口,清代中葉起就一直有渡船擺渡至吳淞,是當年崇明至江南的兩條航線之一(另一條為施翹河至瀏河)。平日裏漁船往返穿梭,黃花漁汛時,新河港外口的新橋天妃宮門前廣場上,擠滿了裏外三層“拔黃花郎”的人羣。
這樣一個建鎮歷史久遠、人文底藴深厚、市面經濟繁榮的新河,你瞭解多少?
作者:柴燾熊
編輯:毋曉菲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瞭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