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錦灰堆——古人的“垃圾”藝術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休閒

  黃雪瑩/文

雖説垃圾分類的立法與實施已有段時間,但是廣大市民依然被垃圾分類弄得焦頭爛額。然而在處理垃圾的問題上,老祖宗比我們早了800多年,甚至把廚餘垃圾變成了藝術品。

錦灰堆—跨越中西的前世今生

關於“錦灰堆”的説法,最早起源於何時,並無準確文獻記載,傳説起源於元代,盛行於清代。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有本書叫《錦灰堆》,書中的《自序》裏寫道:“元錢舜舉作小橫卷,畫名《錦灰堆》,所圖乃螯鈐、蝦尾、雞翎、蚌殼、筍籜、蓮房等物,皆食餘剝剩,無用當棄者。竊念歷年拙作,瑣屑蕪雜,與之差似,因以《錦灰堆》名吾集。”大意是相傳元代一個與趙孟頫齊名的畫家—錢選(字舜舉),在一次聚會時趁着酒興,將吃剩下的散落在飯桌上的蟹腳、魚刺、蝦尾、蚌殼蓮房等等酒菜殘羹信手繪製成一幅小橫卷,取名為《錦灰堆》。

王世襄把自己談古舊傢俱、書畫、飲食、養鴿、放鷹等的“瑣屑蕪雜”文字編為文集,自認為與錦灰堆類似,便以此作為書名,可謂寓意深遠。

還有一説,“錦灰堆”起於明代,最早出現在明代的鼻煙壺上,它源自中國傳統本身,並受到西方物質文明的影響,非常真實的描繪古代文人雅士書房所常見的雜物,是具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

這就是錦灰堆的由來,也算是當代波普藝術的前前前世吧,好一個跨越中西的前世今生。

所謂錦灰堆,乍一看是個古怪的名字,細細想來卻意藴悠遠。“錦”:綺麗繁華,“灰”代表灰燼和殘破,表達了古代中國人對世俗和底層生活的關注和親密。當那些殘缺的美好堆砌成畫,竟別有一番韻味。活像灰堆裏拾出來的,古人卻把這些廢棄之物加以錯綜組織,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燼餘,或如揉皺,既充分體現了藝術趣味,又具有一種潛在的解構主義,可謂當代藝術潮流的遠古鼻祖。作為一種自成一派的藝術形式,錦灰堆被歷代文人所推崇。

“打翻字紙簍”

錦灰堆起初只是畫家成畫後對剩餘筆墨的幾筆遊戲,通常是對書房一角的隨意勾勒;翻開的字帖,廢棄的畫稿,參差的禿筆,雜亂無章、層層疊疊擠入畫紙,看上去就像是字紙簍打翻了,故又名打翻字紙簍。

  八破圖—東方幻境

“錦灰堆”的另一名稱“八破圖”,八是虛數,指多種,意為把一些殘破的東西放在一起畫成一幅畫。它的內容往往是古代文人雅士書房常見的雜物,如古舊字畫、廢舊拓片、蟲蛀的古書、廢棄的畫稿和信札等,通常呈現破碎、沾污、撕裂、蟲蛀、火燒、煙燻等形態,古樸而耐人尋味。如此奇妙的藝術形式,被美國學者南希·柏琳娜稱為“中國的幻境畫”。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

老祖宗的波普藝術

同是源自垃圾的處理,西方有經久不衰的波普藝術,其中不得不提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漢密爾頓的《是什麼讓我們的生活如此不同》。尋常物品和人物的生動展現,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都戲劇化、荒誕化地處理,跨次元的拼接和重組,很多看似無厘頭的組合,有的甚至是從別的圖片畫作裏直接複製粘貼的,恰是波普藝術的中心思想。

錦灰堆也是一種廢紙殘卷的美學,任何元素,比如古舊字畫,青銅拓片,碑文拓片,蟲蛀古書,扇面信札都能成為畫中的主角,通過疊加套嵌煙燻做舊等多種手法,展現出一種個抑揚頓挫的凌亂美。

然而,在創作上的技術難度卻高出西方很多個層級,因為所有的圖像都不允許複製粘貼,都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而且其寫實程度堪比複製粘貼。繪畫者需多才多藝,詩書畫缺一不可,需擅長草、隸、篆、印刷體等各種字體及模仿各家書體;精通花鳥、山水、人物等各種題材,工筆、寫意等各種技法;能篆刻各種印章;對詩文、碑拓、古籍版本、古器物要有研究;即使雜物也各有出處和依據,不能任意編造;講究 畫面佈局,構圖美感,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有中國畫的疏密對比、濃淡乾濕,相互映襯,平中見奇;純手工精心繪製而成。如此高要求,能勝任者極少;繪製過程十分耗工費時,一般一幅作品2到3個月完成,慢者半年才能畫一張。

到了明清時期,“錦灰堆”逐漸衍生到瓷器和鼻煙壺上,隨着出口貿易的增加,在日本、新加坡及東南亞等地均有所發現。近年來,當代優秀的玉雕大師們,在創作中借鑑了“錦灰堆”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所謂“垃圾材料”獨運匠心而另闢蹊徑,變拙為巧,點石成金,創作出有歷史觀和滄桑感的作品。

製作難度之大,耗時之長,使“錦灰堆”這種藝術形式一直很小眾,甚至瀕臨失傳。因此,這門巧奪天工的手藝也於2013年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能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在歷經了800多年的時光,錦灰堆更像是一部寫實的記錄片,將屬於各個時代的最日常的元素都一一記錄在案。這樣的藝術形式,不僅留給世人美學上的享受,更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現實寫照,將歷史長河中的生活碎片融合混搭,讓我們在回味時光時有了無限的想象。

錦灰堆這一種傳統藝術文化形式,對於當代術盛行的如今可能鮮為人知,其起源和發展直接反映了社會變遷和審美思潮的改變。它同時具備殘缺美之美、多元化、寫實主義以及多種組合樣式共存的審美內涵,既能傳達出樸實的市民階層審美情趣,反映出它通俗化、大眾化的商業美術性質,也展現出其時代特色。到了近現代,跟西方波普藝術成功接頭以後,國內也有很多藝術家可以借鑑西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將中國傳統元素與具有現代感的元素結合,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後現代感十足,可謂“反差萌”。

目前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錦灰堆”偶爾露面,不僅出現在書畫上,還出現在鼻煙壺、瓷器、玉雕上,數量不多,價格也不算高,這和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不相稱。隨着藏家對“錦灰堆”有越發深入的認識,這種特殊藝術形式將具有更大的收藏價值和潛力。

當代玉雕新貴

如今,錦灰堆破舊的作品形象、古老的傳統圖案,承載的文化元素,給我們一種回味歷史和閲讀歷史的遐想,同時展現出穿越時空般的表現力。而“錦灰堆”玉雕題材作品,在當代越來越受到玉器愛好者的喜歡和追捧。優秀的玉雕大師們,在創作中借鑑了“錦灰堆”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所謂“垃圾材料”獨運匠心而另闢蹊徑,變拙為巧,點石成金,創作出有歷史觀和滄桑感的作品。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碑拓篆刻等,能寫能畫能雕,所以對玉雕匠人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這是技藝之上的昇華。

藝術來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又被作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在呈現現實最本真的樣子的同時,每時每刻都在與我們的生活和情緒產生化學反應,這正是藝術的絕妙之處。

曾經美國著名藝術家馬塞韋爾在給美國版的《杜尚訪談錄》寫前言之時説:問畢加索什麼是藝術之時,而畢加索立刻想到的是“什麼不是藝術”。我想畢加索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生活處處皆藝術,最貼近生活的,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所以,今天的垃圾分類了嗎?沒扔的話,不妨回家創作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