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稻田裏的生物殺手,像蟑螂、可獵殺蛇龜,還是美味的“桂花蟬”!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對於在農村長大的同學來説,孩提時代可謂是百無禁忌,在水田裏抓過很多的東西回家養,如小魚小蝦、豆娘、蝌蚪、蜻蜓等等。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碰過被螞蝗吸過腳踝,被田鱉(水蠍子)咬過腳趾頭。特別是被水蠍子咬一口,那種疼痛的感覺讓人直呼受不了。

在此之前,鄙人對田鱉的印象只是一種會咬人腳趾的水生昆蟲,並不覺得其有多厲害。但是在查找一些資料後發現,它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世界上最大的水生食肉昆蟲,淺水中的一霸!

田鱉(大田鱉),俗稱水蠍子、水知了、鉗蝽、鱉蝽、大水蟲、水剪仔等等,屬於半翅目異翅亞目負子蝽科田鱉亞科(Lethocerinae)田鱉屬物種,約有22個種類,在新、舊大陸均有其蹤影。曾分佈在我國各地的淡水環境,其中較為常見的種類是日本田鱉(Lethocerus deyrollei)和印度田鱉(Lethocerus indicus)。

田鱉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生昆蟲,其中日本大田鱉體長5-7cm,印度大田鱉6-8cm,而在南美洲分佈的南美大田鱉(Lethocerus grandis)可長到12釐米左右。在外形上看,田鱉有點像小強,其頭部小、身體扁闊呈橢圓形,體色多為深褐、灰褐色,後肢2對、前肢一對。其中前肢非常強壯,已演變成類似螳螂形態的“鐮刀”足,末端有着尖鋭的鈎爪,具備極強的抓握能力。還有一點,田鱉有翅膀,具有飛行能力,不過只在長途搬家的時才會飛行。

田鱉屬於肉食性昆蟲,生性兇猛,通常以水蚤、蚊幼、魚苗、蝌蚪、及豆娘的若蟲為捕食對象。一般情況下,它們會靜靜地潛伏在水底或水邊的草叢中偽裝成枯葉,獵物一旦進入攻擊範圍,它們便用強壯的前肢抓住獵物,同時刺吸式口器立刻對獵物注射可怕的消化液,能夠迅速使獵物癱瘓。在消化液溶解獵物軟組織,田鱉就吸食其“肉汁”。ps:這種消化液主要是一種酶,可溶解軟組織,不過在40度左右的熱水沖洗下,這種酶就會失去作用。若被田鱉咬上一口,極端情況下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傷害。

憑藉強大的武器,田鱉從若蟲階段開始就能獵殺比自身重數倍的脊椎動物,有些較小的蛇和龜鱉也時常常會淪為它們的美餐。整個捕殺過程非常迅速,先用強有力的前肢嵌住獵物,然後給獵物來一“針”,幾分鐘收獵物便靜止不動。在日本的一些實驗中,經常可以看到田鱉獵殺小型草龜、水蛇的畫面,並且在核泄漏發生後,它們甚至被扣上了“變異昆蟲”的名頭。

故人們將常用於爬行動物的“鱉”字用在它身上,因此又有“淺水霸主”的稱號。如果想更直觀去感受其戰鬥力,B站上有很多關於田鱉對決其他昆蟲的片段。

一樣“負子”,但是兩種昆蟲!

在很多時候,人們很容易將田鱉與負子蝽混淆。其中兩者是兩種不同的昆蟲,我國分佈的,但體型差距較大負子蝽體型只有2-3釐米,戰鬥力也比較渣。而世界上最大的負子蝽是產於非洲的大力士負子蝽,體長為7-8釐米。混淆的原因可能都是“負子”,它們都是雄蟲照顧卵到孵化的水棲昆蟲。

不過兩者不同的是:田鱉雌蟲在水域間的挺水植物或是木柱上產下一百顆左右的卵後,雄蟲就會在卵塊下方照顧卵,並不時回到水中帶着一些水來濕潤卵塊。而負子蝽雄蟲則是讓雌蟲將卵塊產在它的翅膀上,雄蟲就這樣揹負着卵塊到處移動,因之得名。

油炸田鱉,東南亞一道風味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田鱉是一種強大的水生掠食者,但對於我們人類來説它也具有不錯的食用價值。在東南亞的泰國、印度等地,田鱉經常和龍蝨等其他水生食肉昆蟲一起被油炸食用。比如在泰國,不管管你到哪裏去逛,幾乎都可見到一些炸昆蟲的攤位,裏面不乏有一些油炸田鱉、蚱蜢、蟋蟀、蠶蛹、象鼻蟲等等。部分泰國人還用它來做糯米飯,或直接烤熟食用。

在我國有關田鱉的食用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因田鱉體內有香腺,會散發一股桂花香氣,因此它又被冠以“桂花蟬”的稱號。而兩廣地區關於田鱉的做法不少,油炸、椒鹽、滷水等,其中在一些老饕眼裏,滷水是最美味的。由於如今田鱉變得越來越稀少,一隻能賣到10塊左右(論只賣)。

不知道有沒有同學聽説過或見過田鱉,或者曾試過這種“黑暗美食”呢?我們在評論區裏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