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對很多現代人而言,應該是含飴弄孫,開始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然而,時代不同,人的命運也不同。對唐代大詩人李白來説,命運並沒有因為他步入晚年就變得温柔多情,反而露出更加猙獰的面孔。58歲時,李白因為李璘案的牽連,被流放夜郎。
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的情況下,“流放夜郎”對一個臨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來説,無疑是一條有去無回的不歸路。可是詩仙就是詩仙,面對坎坷的命運,李白卻豪情不減,在流放的途中寫下了一首唯美浪漫的七絕《遊洞庭》。這是李白晚年的一首代表作,盡顯“詩仙”本色。全詩如下: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除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這年秋天,58歲的李白在流放途中經過嶽州,與當時被貶往嶺南、行經此地的李曄及滴居嶽州的賈至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故三人相約遊覽八百里洞庭。李白便在遊覽時寫了五首七絕以敍此事,這首詩是第二首,是其中最富韻味的一首。
“南湖秋水夜無煙”,詩人對洞庭湖並未作精細地描繪,只着意表現洞庭湖秋夜樸素、淡雅、清新之美。在這樸素的文字之間,又隱含着絕妙的一筆:“夜無煙”。晚上的湖面,本看不出“有煙”還是“無煙”,但從“夜無煙”三字,卻依稀可以看到那映照着洞庭湖面的皎潔的月光。
若無月色,詩人怎能看得如此清晰,怎能看得出湖面上是否煙霧繚繞?這一句雖然沒有一個“月”字,卻能讓人見到清秋明月下格外清幽的洞庭。月華似水,從天而瀉;湖水的寧靜又恰如月光,靜靜鋪灑……這明淨浩渺的境界,是詩,是畫,人遊畫中,思緒自然飛出畫外,飛向太空。
“耐可乘流直上天?”似問非問,是詩人深沉的感慨。湖面開闊,水天相接,令詩人想要隨流水遠遊,直至天堂。這真是詩人的大手筆,盡顯浪漫本色。李白一直渴望超凡脱俗、遺世獨立。面對這明朗月色,開闊湖面,還有什麼人生的得意與失意呢?塵世的一切不幸與坎坷都能忘記拋卻!那麼,詩人是否能“上天”?“耐可”便是答案。這兩字意思為“怎麼可以”,引出了詩人沒有真正脱離塵世的原因。
“且就洞庭除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月色這樣美好,怎就可以這樣上了天呢?還不如留下來飽覽洞庭湖的秋夜美景,賒借月色。詩人移船到白雲咪蒙之外,買來佳釀,與朋友們縱論古今,填詩、飲酒、取樂。這樣的良辰美景,詩人的心早已飛越於現實之外,遊離於喧囂的塵世之外,在宇宙星空中飄遊。可是,他又捨不得這現實中的良辰美景,回到塵世。
洞庭湖的夜色很美,而那“月色”是洞庭湖最有價值的財富之一。漫天皆“月色”,無須花錢去買,但遊人必須向“主人”賒借才能欣賞,這種人與自然娓娓對話的方式,真是生機益然,極有意趣,浪漫豪爽之情更是溢於言表。李白就是李白,這首詩真是將“詩仙”浪漫豪爽的本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