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區“私墳”遍地 墓葬困局如何破解
想去知名景區踏青採風,沿途所見卻彷彿到陵園“上墳”——這既不是恐怖片裏的橋段,也不是荒誕小説的內容,而是東部沿海地區某5A級景區的真實場景。近日,據《半月談》報道:在這處景區的東側山體,順着山道一路向東,一大片墓地將附近唯一的山道包裹其中,墓地中大約有近百座墳頭,大部分都立上了墓碑。遊客想要向前遊覽,必須走過這片墓地,既讓人很不舒服,也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生態和景區形象。
本應立於陵園之中的墳冢,為何修到了景區內部?答案當然是私搭亂建。據該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墳頭絕大部分屬於違規建造的私墳,且有不少老墳早在山體劃歸風景區前就已存在。2019年,當地民政局負責人曾表示,在這處5A級旅遊景區內,散亂墳墓達600多處、共6.5萬座,全部散佈于山林地帶。這些墳墓的存在,不僅給遊客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也摧毀了大量山林。這一局面倘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必然對當地的文旅和環保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景區變陵園”這樣的荒唐事,只是各地墓葬管理工作困境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許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非法墓葬問題的挑戰。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民眾堅持死者應當“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排斥納骨堂、節地生態葬、骨灰海撒等新型葬法,對立碑立墓有極強的執念;另一方面,城市中可用於殯葬的土地資源和公共殯葬設施相對稀缺,也加劇了供需兩端的矛盾,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早年間,一些地方的殯葬管理工作較為鬆散、混亂,當地居民對土地用途、生態保護沒有什麼意識,當有家人去世時,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就近下葬,相當一部分私墳,都屬於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與此同時,合法墓地的售價與租金日益高企,也讓一些不願承擔高價的人,不惜冒着違法違規的風險,將墳地私設於山野之間。
要徹底解決這些地方的墓葬亂象,有關部門要做到“兩手抓”:一手“去存量”,儘可能以不損害立墓者感情的方式,分期分批地將違規建造的私墳遷移到正規殯葬設施;一手“防增量”,通過更合理的殯葬服務規劃化解供需矛盾,同時加強對山區林區的巡查監管,防止私墳繼續“冒頭”。
在這兩方面的工作中,“去存量”是需要長期堅持的“體力活”,相比之下,“防增量”更加考驗施政者的智慧與手腕。有關部門應當意識到:在中國老百姓眼裏,“生老病死”中的“死”這一環相當重要,如果對民眾的殯葬需求“堵而不疏”,難免造成“這邊堵住那邊漏”的尷尬結果。對此,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讓民眾從“活得起、死不起”的高價喪葬困境中解脱出來,同時也要調整城市規劃思路,打破墓葬資源城鄉分佈、區域分佈不平衡的現狀,以滿足各地區的民眾需求。
當然,長遠來看,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土地必然會越來越稀缺。為此,社會還應及早佈局,一邊對節地殯葬產業加大投入,一邊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綠色殯葬”的觀念取代傳統的“入土為安”,逐漸為更多人所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有關部門切忌操之過急、粗暴干涉,否則很可能造成民意反彈,只有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才能在保障社會和諧的前提下,實現化解殯葬矛盾的政策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