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不是浮華的因果,而是“儒釋道”思維下的本性歸真
書法是什麼?書法,狹義來説就是作字和書寫的方法。這其中包括結構和表現技法,也就是大部分人熟知的概念。但是廣義來説,書法就是心法,是附着於筆鋒之上的心境表達方法。為什麼要把書法形容成心法?這就是我下面要逐步講到的“儒釋道”思維之下的書法表現--本性歸真。
筆下儒家風,這是我對書法規則的一種概述。我們都知道,書法的法度規則中包含了結構平衡與書寫技法之間的關係。比如一個字之間的“點畫遜避揖讓”,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顧盼生姿”。這些外部可見的技法和結構表現,無不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核心價值觀之一,那就是“禮”。
書法技法中,筆畫的書寫講究藏鋒含蓄表達的,不允許大量的出鋒表現。那麼這種表現,也是儒家包容精神思想的具體體現。
這種由“禮”和“包容精神”所衍生出來的文字形態,也恰巧符合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訴求。中國文化,無論是文字還是文獻,都是由內而外的協調統一,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不多見的。
佛禪之心,指的是一種空無的平靜心。回到平靜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真正的我。不受到外界干擾和壓制的自我。心如止水,戒驕戒躁,這種狀態是書法創作的必備狀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必須要進行的自我修行。
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東漢.蔡邕《筆論》
蔡邕在自己的理論著作《筆論》中描述過,在作字書法之前就要默默的靜坐片刻,達到靜心的狀態,隨意所適就是進入到最放鬆的狀態,不説話,氣息均勻。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心如止水的狀態。沒有了煩躁,才會下筆沉着有力。這樣的書法才是最具有神采的優質書法。
道的境界,大家都很熟悉了。道家思維的核心就是“無為不爭”,“潤澤萬物”。無為思想中是存在着順應自然趨勢的意思的。大自然萬物形態萬千,有完美的,有缺憾的。互相制約促進,生生不息。絕不會千人一面。這就是自然態。道的思想對個人是放逐的,自由的,主張無為,由無為中培養嫺靜文雅。這就是道的玄機,也是書法最高境界的本真表達。
論起書法的自然形態,魏晉書法當為書法史上的巔峯了。魏晉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文人是崇尚老莊道家哲學的。所以,他們對自然的理解是有着獨到之處的。因此,也造就了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大家。
在瞭解了“儒釋道”對書法的影響之後,我們再來説説當代書法。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一個時代的環境絕對會造就一個時代的書法風格。某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為某個時代某個人的性情。當然,有一點總是不會改變,那就是天道之下人的率真本性。只是這些屬於人的本性,被時代趨勢所沖刷和掩蓋,故此,也就形成了時代浮華之下的因果。
書法藝術也是如此,當代書法的繼承和發展總體來説是合格的。但是,發展確實極其緩慢的。這其中的原因並非是文化環境優劣那麼簡單,更深層次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已經開始習慣於停留在浮華的表面,俗稱“任性”。而不願意面對些許缺憾帶來的殘缺感。
什麼是浮華?浮華就是表面華麗動容、而實際內容卻空虛、無精神內涵。這就是當代書法之殤。從入門學習到獨立創作,大部分人遵循了這一書寫規律。
引用我的一位朋友説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拿來説給大家聽。
如今江湖派書法越來越像學院派書法,而學院派書法則越來越像江湖派書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學院派的人更深刻理解學院派的桎梏(桎梏就是束縛和壓制的意思),為了破除這種桎梏,他們把眼光和思緒放到了更廣闊的江湖中,以尋求那種來自自然的空靈。而原來的江湖派們,還在為擠進那道窄門而刻苦努力。什麼是“窄門”呢?有人是這樣解釋的:在你沒進去之前,你相信有一個高不可攀的且嚮往“神”,等你好不容易進去之後才發現,其實你自己也是那個“神”。
我不知道這段話能夠對多少書法愛好者有啓迪。也許很多,也許寥寥無幾。但是無論如何,就如我上面所説的,時代可以變,但是人的本性最終是要歸真的。完美的書寫技法疊加與外表華麗的文字造型,在形成的過程中,就已經違背了“大道至簡”的核心價值觀。那麼這樣的“美”有什麼意義呢?從自然的角度來説,作為一個人,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為何要活成別人的樣子?書法亦如此,我就是我,古人可以成為我的老師,但是卻不能代替我書寫人生。書法是寫自己,而非摹他人。
最後送給書友們八個字,望仔細領悟:大道至簡,本性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