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6日電 十一月初的薊州區已初顯秋末的蕭瑟,縱使陽光明媚,路上的行人也在秋風中裹緊了上衣。而週一的晚秋依然沒有阻擋遊客的腳步。
郭家溝村裏仍停靠着來自京津冀甚至內蒙的車輛。六七位中年遊客在路邊的攤位前挑選着特產,是他們的子女從網上為他們找到了這個清靜的散心處。遠處山坡的草坪整齊修剪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塞上水鄉·郭家溝”的字樣,和遊客的怡然自樂相映成趣。
郭家溝位於天津薊州區下營鎮,2008年以前,村民們曾主要依靠務農和打工謀生,收入寥寥。2008年,鑑於村子優良的自然環境吸引了遊客,部分農户開始着手農家院建設,並因為營收效果顯著,吸引了更多農户的加入。2012年,郭家溝啓動了旅遊特色村提升改造項目,同時成立了“天津市塞上水鄉旅遊開發中心”,通過民居改造、公共設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然景觀提升四大工程,加以景區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打造了集北方民居、山水田園、塞北風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精品村。
“易忠園”是郭家溝43户農家院中的一户,除去更具特色的民宿以外,是村裏獲評最高的五星級農家院之一,有八個房間可供遊客預定居住。“易忠園”也是74歲的胡奶奶的家,她的兒子和兒媳在2010年對家裏進行裝修改造後,便開始了農家院的經營,至今整整十年了。
“村裏改造之前,我們就管自家的農家院,遊客的車子能直接開進來,村裏經常堵得不行。”胡奶奶介紹着公司化管理前後農家院的情況,“後來村裏統一管理了,我們只需要支付公司每人28元的管理費,其他事我們都不用管了,公司會統一弄好。”
公司化管理讓農家院的經營標準化,從遊客繳費、入住、退房到後續內務清潔整理等雜務類工作都由公司負責,不用農家院負責人費心。評級之後,相同星級的農家院住宿價格一致,含有免費三餐,“我們的廚師是附近別的村請來的,還帶動其他村村民找工作。“胡奶奶樂呵呵地笑着。
張秀春是胡奶奶的兒媳,除了經營“易忠園”以外,還在村裏大隊上工作。張秀春在經營農家院之前在外打工,月收入大概一千五左右。開始經營農家院後,剛開始一年收入就能夠達到五萬元左右,現在能有十萬。但張秀春説,自己家裏在郭家溝也只是平均水平:“村裏做得好的一年能有四五十萬收入,最高的能達到百萬的水平。”談到對於之後的規劃,她想了想説:“我們之後也可能考慮做更有特色的裝修,希望能夠從農家院改造成更有吸引力的民宿。”
郭家溝村25公里外的漁陽鎮西井峪村雖然沒有“塞上水鄉”的自然風光,卻因為“石頭村”的名片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由於缺地少糧,曾經的西井峪村大部分村民只能靠山吃山,以開採礦石為生,村民們也因此練就了就地取材,壘石蓋房的手藝。石巷、石牆、石屋,原本是資金缺乏下無力蓋新房的無奈之舉,卻在2015年鎮裏提出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經過鄉村旅遊的打造之後,成為了獨特的風景線和網紅打卡地。
周志華是西井峪村的村民,家中有兩棵已經種植了三十多年的銀杏樹,深受遊客偏愛。他也以“兩顆銀杏樹”命名自家農家院。今年6月,“兩顆銀杏樹”剛進行了新一輪的翻新,從三間客房擴建到了五間,樹下可以圍坐十餘人的大火爐讓遊客既能取暖賞秋景,又能燒烤飽腹。
雖然已入深秋,“兩顆銀杏樹”內的兩棵銀杏樹卻還有着大片的綠色,“現在遊客都隔三差五地問銀杏葉都黃了沒,都等着來拍照打卡呢!”周志華樂呵地表達着自家農家受歡迎的程度。“等到銀杏葉全黃了之後,想要訂到房間,得提前一兩週預定才行。”
談到壘石蓋房的手藝,周志華表示由於礦山限制開採,手藝又苦又累又賺不了錢,“可能自己傳不下去了”。但又正是因為重視了生態環境,有了綠水青山才能吸引遊客的到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這樣的工藝才會受到重視,被好好地保護起來。
在薊州區這片土地上,不論是郭家溝村的綠水青山中,還是西井峪村的石頭縫裏,在生態文化保護的灌溉下,農家院恣意生長着。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新聞傳播研究生,該專業師生於11月2-7日在京津冀地區進行國情調研社會實踐。)
(編輯:王旭泉 徐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