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民間傳説,有一首描寫趵突泉的打油詩:“趵突泉,泉趵突,三個眼子一般粗,咕嘟咕嘟直咕嘟”。據説此詩乃韓復渠所寫。該詩雖粗俗,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於是乎,我便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趵突泉已很多年不曾去了,而那份久違的熟悉,卻珍藏在七十年代之前的印記裏。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某年冬裏,隨父母初識趵突泉,那公園的院子真大,古色古香,亭台軒榭。剛由小城來的我,哪見過這般光景呀,走在那被碾磨鋥亮的青石板路上,我嗅到了這裏古老的味道……
至主池趵突泉噴湧處,水湧若輪,觱湧三窟,水面上雲霧潤蒸,宛如仙境,心中憾然,卻讓我久久不忍離去。
朦朧裏又向泉池西岸望去,在觀瀾亭北側有一石碑,上刻書“第一泉”。遂請教家父,他曰:“據説,乾隆南巡時,途經濟南府,慕趵突泉而來,汲水嘗之,清冽甘甜,用其水泡茶,口齒留香,龍顏大悦。遂曰:今朕飲此水,猶記古賢之德。世間美泉頗多,惟趵突泉水好。又兼存古賢之風,實乃天下第一泉也。”
由此,便有了乾隆御封趵突泉“天下第一泉”之説……
不經意間,半個多世紀匆匆逝去。數月前,京城老友攜妻來訪,吾及葉雨諸友陪同,去趵突泉一遊。
入東門不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岸邊垂柳依依,時值晴天,卻見水面滴滴點點,濺起得漣漪圈圈不息,猶如雨天之觀,遊人嘖嘖稱奇。葉雨娓娓道來:“此景稱之為‘晴雨溪’,該溪是趵突泉及眾泉匯流之處,常年水温為18°c,溪底又有諸多小泉眼噴湧,在氣温高或低的時候,在視覺差的作用下,便有了如此之神奇景象。”
言罷,從遊人及諸友投向葉雨的眼神裏,便能讀出些許無言的佩服……
轉身右拐過小橋,看到前方綠蔭叢中,有一塊奇石,這塊“龜石”乃著名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約8噸,原為宋徽宗所選,後被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
其“龜石”剔透玲瓏,頗具“皺、瘦、透、漏、秀”五大極品特點,可稱舉世無雙,現為趵突泉公園的鎮園之寶……
移步前行,佇立在漱玉泉旁,左右松柏遮蔭,泉池向南的敞口處,那泉水跌落在絲滑的青石板上,與湖泊相匯,潺潺而去。若在有月亮的夜裏,正應了王維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吧。
漱玉泉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説法,聽深諳地質水文的行家説;“假如漱玉泉的水乾涸了,那麼整個泉城的泉水就都會枯竭的”。據説,此泉的水非地下噴湧而出的,卻是由周邊滲水而形成的泉水……
漱玉泉毗鄰,乃李清照的故居,院內的海棠花兒又盛開了,而故居的主人今在何方?觸景生情,清照詞曰:“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出門時,葉雨隨口吟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京城老友接言:“這是辛棄疾的詩吧。”葉雨笑曰:“這也是李清照的詩呀。”遂調百度,老友妻訕訕地説:“還大學老師呢。”吾調侃:“他是教數學的老師!”嘻嘻,哈哈……
其實,在學問的海洋裏,術有專攻,即使你學富五車,也未必能行行皆精也。
趵突泉歷史文化悠遠且厚重,據記載,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趵突泉已見諸於文字,據説孔子也曾來此講過學……
趵突泉又乃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歷代亦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稱。
而歷代的文人墨客,都曾為趵突泉吟詩作賦,或留下不朽的碑文和墨寶。
譬如元代趙孟頫先生,在濟南府供職時,曾吟出“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律詩。
現如今就這兩句“詩眼”,摘出為楹聯,由濟南府書法大家金棻先生所書之,就懸掛在趵突泉的“濼源堂”的門柱兩側。真讓人羨慕得緊,一首小詩,便可千古流芳……
趵突泉園內,還是那舊時的模樣,遊人如織,徜徉在路上,卻沒遇到一個熟人,這可是在本鄉本土的家門口呀,吾竟成了陌路人,一種莫名的疏離感,襲入心間……
佇立在趵突泉池畔,三股水玲瓏叮咚,濤聲依舊。俯望着這一池碧青泛白的泉水,徒生出一段與它相擁的往事。
1967年,一個雲詭波謫的歲月,在此之前,吾輩飽受儒家文化之薰陶,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校要聽老師的話,所有人要聽政府的話。可謂是,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那年的夏天,某日。忽聞趵突泉沒人管理了,竟有人在“三股水”游泳啦!
是晚,呼朋喚友,疾奔趵突泉而去。近泉池,燈光昏暗,然卻有一輪皓月當空,圍觀者熙熙攘攘,泳者大都是一些半大小子,睃巡周邊,無人阻止。便心懷“法不責眾”之僥倖,壯膽躍入池中,奮力向噴湧處游去,脊背讓冰涼的泉水蕩擊着,那瞬間的痛快!竟好似從靈魂深處,迸發而出的吶喊……
人至晚秋之歲,吾心淡泊,偶想起遺失在趵突泉畔的時光,然而“遺失”並非是遺忘。為之,欣然命筆,撰此文,以饗諸位看官,但求三五知已,去重温曾經的時光……
2023.9.26於泉城
壹點號 魯黔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